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从慈竹笋转录组数据库中克隆出2个MYB基因(Be MYB1、Be MYB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响应脱落酸(ABA)、Na Cl、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Be MYB1与Be MYB2基因分别编码632个和338个氨基酸;Be MYB1蛋白属于MYB相关蛋白,与小麦Ta MYB48蛋白聚为一枝,具有2个序列模体(motif);Be MYB2蛋白属于R2R3-MYB蛋白,与毛竹Pe MYB2蛋白、水稻Os MYB18蛋白聚为一枝,具有3个motif。Be MYB1和Be MYB2基因均响应了ABA、Na Cl和PEG 6000,但Be MYB2基因对胁迫的响应能力更强,Be MYB1和Be MYB2基因在响应非生物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毛竹基因组数据库中的107个编码bZIP转录因子的基因为材料,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筛选得到了A、 D和S亚族的bZIP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结构、适应性进化、与水稻基因对之间的进化分歧时间及蛋白质同源建模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毛竹A、 D和S亚族共有47个bZIP家族成员,其中A亚族18个, D亚族16个, S亚族13个。基因结构分析表明,3个亚族中内含子数量为0-16个,而且D亚族基因的内含子—外显子组成比A亚族和S亚族更为复杂。适应性进化分析表明,3个亚族总体上处于净化选择压力之下; A、 D和S亚族的平均进化分歧时间分别为279.0,265.6和202.9 Mya;47个毛竹bZIP蛋白质主要以α-螺旋为主,且D亚族的三级结构比A和S亚族复杂。  相似文献   
13.
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创制和培育工作严重滞后,而中药材采后灭菌也是中药行业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药用植物的辐照育种、中药材和制剂的灭菌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本研究总结了辐照技术在药用植物诱变育种的应用,辐照灭菌技术与其他灭菌工艺对中药材和制剂药用成分的影响;并从药用植物辐照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药材和试剂灭菌的种类、灭菌前后的动物安全毒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方面初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可为深入研究药用植物辐照育种、中药材采后杀菌处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麻竹老竹和笋株择伐后的竹蔸占据丛蔸生长空间,是形成笋用麻竹林低效的重要原因。文中对KOH溶液浸蚀竹蔸试验的分析表明:强碱溶液浸蚀使竹蔸内壁变软,薄壁细胞受损、维管束剥离坍塌,外壁结构及硬度改变有限,但使竹蔸个体生理灭活,有利于自然界微生物参与促腐。强碱浸蚀导致竹蔸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灰分发生显著变化,0.50 g·mL-1 KOH溶液为本试验较佳处理浓度。KOH溶液施放蔸腔,pH值可降至弱碱性,反应产物碳酸钾等均为环境友好型物质。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纤维素合成酶(CesA)是纤维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不仅与纤维素含量相关,也与植物生长发育相关。但有关慈竹CesA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以及GA3对慈竹CesA基因表达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慈竹转录组数据库、在线NCBI基因组数据库及毛竹基因组数据库,同源克隆得到两个CesA基因,BeCesA1(GenBank注册号:KY435488)和BeCesA7 (GenBank注册号:KY435489),分别编码1 078和1 053个氨基酸残基。保守结构域分析及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慈竹BeCesA1和BeCesA7蛋白均在N端存在一个RING finger结构和两个高度可变区域。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eCesA1和BeCesA7两个基因在竹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各不相同,但均在100 cm笋等组织中高表达,然而BeCesA7的表达量明显高于BeCesA1。在竹的发育过程中,BeCesA1基因随着笋的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而BeCesA7则随着笋的发育逐渐增高。外源施加GA3后,以BeCesA1的CK未展开叶为参照,BeCesA1在茎秆中的表达量降低,而BeCesA7则在茎秆中的表达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67份枇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从枇杷上开发的SSR引物对67份枇杷属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59对引物中筛选出17对 多态性较高且稳定的引物,17对引物共扩增出53条谱带,每对引物扩增2至6条谱带,平均扩增3.12条.供试材 料相似系数介于0.53~1.00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36,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为3.118,平均有效等 位基因数为2.16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50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82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37,平 均期望杂合度为0.511,表明供试材料具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可将67份材料分为4类,野生品种 和栽培品种在聚类结果中没有被区分开,但是绝大多数是被区分开的.栽培枇杷也没有因果肉颜色而分别聚类.此 外,对野生枇杷和栽培枇杷中部分材料的分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