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94篇
  125篇
综合类   698篇
农作物   212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416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3篇
  1974年   9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分别用64%杀毒矾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kg,播种前土壤施药;生长期500倍药液灌根3次,防治效果为65.5%和42.9%,净产值增长率为81.1%和94.5%。  相似文献   
992.
993.
对普通小麦(Tritcium aestivum)与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杂交后代H9802-6、普通小麦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杂交后代V9910-15-4花粉的减数分裂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H9802-6出现了异代换系和异附加系,因此该材料还不是很稳定;V9910-15-4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构型多样复杂,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出现了环状联会、顶端联会、单价体不联会等异常情况,其杂交后代的稳定及利用较困难。  相似文献   
994.
丹凤县川原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8两年在凤丹县西河乡进行的多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小麦栽培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因素对小麦产量的效应顺序为:磷肥>播期>氮肥>播量。其中磷肥、氮肥效应方向为正,播期、播量效应方向为负;各因素的二次回归系数均显著,且方向皆为负;磷肥×播期、氮肥×磷肥互作均在不同程度显著。根据产量极值点对应的各因素取值和回归方程模拟结果,丹凤县川原灌区目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应在继续增加氮肥投入的同时重点增加磷肥投入,将小麦播期由10月下旬提早到10月中旬。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小麦亩产250~350kg和400kg以上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9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简称IGF-Ⅰ)是与胰岛素结构相似并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功能的多肽,其生物学活性受IGF-Ⅰ受体及胰岛素结合蛋白的调节.IGF-Ⅰ具有调控细胞凋亡、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调节骨骼肌生长和修复、保护神经系统等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棉花BN-1(栽培种)和MXZ-142(光籽突变种)为材料,通过对其受精和未受精胚珠的离体培养,明确了:受精BN-1胚珠培养在BT 培养基上能长出纤维,GA3或GA_3和IAA 能促进纤维伸长。而未受精BN-1胚珠必需在GA3或GA3和IAA 存在时才能长出纤维;MXZ-142胚珠无论受精与否均不能在BT 培养基上正常生长,但当补充了GA3或GA3和IAA 后则生长良好;当有GA3存在于BT-培养基中时,MXZ-142胚珠珠柄端和受伤部位均能产生绒状细胞群,它是由高度伸长的细胞组成的,来自受伤部位细胞或经过了愈伤组织阶段。认为这些细胞是早期发育阶段的纤维并具有发育为成熟纤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唐松草过去被认为是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叶锈菌可以通过它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新的生理小种,使小麦抗病品种变为不抗病,并作为每年小麦叶锈病发生的初侵染来源。我国在内蒙古卓资县发现大量的唐松草,普遍发生叶锈病,这些野生植物的存在是否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甘蔗F1代群体6个糖分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丛含糖量的表型分布呈现偏向高端的近似正态分布,蔗汁蔗糖分,蔗法转光度,蔗法锤度,田间锤度和蔗法重力纯度的布呈现偏向低端的近似正态分布;丛含糖量的基因型变异系数为333.37-50.82%,基因型变异范围为0.053-0.298kg;蔗法蔗糖分的基因变异系数为4.60%-11.66%。基因型变异范围为8.94%-17.97%;6个糖分性状的广义遗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采用20个组合 T 质杂种与亲本及部分相应 A 质杂种,采用通径分析、同亲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量遗传学方法,针对当前 T 型杂交小麦产量优势不强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T 质杂种与相应 A 质杂种相比,虽产量结构有不同,但 T 质对杂种产量优势不表现显著影响。T 质杂种恢复度达到80%左右则与产量无显著相关。T 质杂种的产量优势与农艺性状的亲本选配关系十分密切。与前人工作相比,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 T 型杂交小麦亲本选配的原则和特点。结果表明:其亲本选配仍遵从亲本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双亲有一定的遗传差异、产量结构互补的一般作物杂优育种的亲本选配原则;但又有其特点:(1)双亲均有较高产量水平;(2)双亲均有基本适应性;(3)亲本对 T 质有遗传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00.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稻田22 a施肥定位实验为样地,分别采用硫酸和盐酸加热水解两种方法,研究施肥对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单施磷肥(P)、单施钾肥(K)、氮磷肥混施(NP)、氮钾肥混施(NK)、氮磷钾肥混施(NPK)、双倍氮磷钾肥混施(2NPK)、氮磷钾和有机肥配施(NPK+OM)。结果表明,两种酸解法获得的有机碳组分结果趋势一致,所得结果高度相关(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总体上有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除了单施钾肥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但单施氮及NPK+O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LIC),并以NPK+OM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除了单施氮处理外,其他施肥处理下土壤难降解有机碳(酸解残余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也以NPK+OM的作用最明显(p<0.05);单施钾肥显著提高有机碳的难降解性(p<0.05),但单施氮和NPK+OM处理显著降低有机碳的难降解性指数(R IC,p<0.05)。施氮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活性有机碳的贡献上。因此,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措施(如选择合适有机肥种类、减施氮肥和增施钾肥等)来调控水稻土有机碳的含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