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红松林天然更新对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是影响森林类型分布及其更新的重要生态因子,研究海拔梯度上森林更新的变化,对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红松母树林群落的天然更新为研究对象,在小兴安岭地区东折棱河林业经营所56号林班,以连续小梯度海拔变化,沿林班内山坡下部、中下部、中部3个坡位,设置12块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无人为干扰条件下,随海拔梯度升高,林内针、阔叶树总株数逐增,立木层(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等)针叶树逐渐取代伴生阔叶树(青楷槭、花楷槭、黄桦、白桦等);林冠下层,针、阔叶树更新苗株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针叶树更新苗数量与阔叶树差距逐渐缩小,在海拔447 m时,针叶树更新数量首次超过阔叶树更新数量。(2)有人为干扰条件下,立木层林木稀疏,林内针、阔叶树更新不良,样地H主要树种更新频度均为0,林窗下以阔叶树更新为主(样地F、I仅有1种更新苗,分别为花楷槭与青楷槭),红松仅有极少幼树存在。(3)随着海拔梯度升高,红松断面积组成与重要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保持稳定增长,红松群落优势更加明显。(4)海拔变化对立木层红松分布格局无明显影响,低海拔区红松无更新或更新极少且呈随机分布,中海拔区红松更新良好且多呈聚集分布,在演替过程中,最终以随机分布进入主林层。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25日,我县滥坝镇一字河村某养鸡场从广西引进3日龄"882"雏鸡5 600羽,到场后第2天发生大批死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检测诊断为长途运输导致的应激死亡,现将检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龙婷  陈秀娟  向爱春 《农技服务》2013,30(5):463-464
介绍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牧草发展现状及适宜水城县的牧草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旅游业衰落,乡村旅游业兴起,各地乡村旅游项目遍地开花,迎合市场基本需求同时,环境、产品产业结构等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急需深化,太白县作为中国西部一个落后山区县,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成功案例,其经验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油茶籽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提取率的二次多元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茶油提取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对茶油提取率影响极显著,萃取压力与萃取温度的二次项影响显著,根据萃取模型优化出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1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2.6 h,在该条件下茶油提取率为96.48%,与试验值96.58%的误差小于5%,说明得到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_2萃取的茶油与压榨、浸出法提取的茶油在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别,而毛油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生态绿色肥料,研究微生物菌肥施用效果并优化施用方法,试验以微生物菌肥及常规化肥按照不同组合配施,研究了玫瑰的生长性状、病害情况、花量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微生物菌肥(NPK+B)对玫瑰株高、分枝数有显著影响,较对照分别增加33.3%、31.8%,微生物菌肥+有机肥(B+M)可促进分枝,但对茎粗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肥+微生物菌肥+有机肥(NPK+B+M)与B+M处理土壤物理粘粒含量在34%~41%之间,土壤质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各处理中增加B、M及B+M可以调节pH降到适宜的弱酸性范围,较好地改善土壤酸碱性质。各施肥处理均对玫瑰花量及产量产生增益作用,而增加微生物菌肥可有效降低黑斑病的发生,病情指数由对照的13.23降低至7.17,并提高了玫瑰对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利用率,提高株高、茎粗与发新枝数量,从而起到增产的作用,其中NPK+B+M增幅最高,达67.8%,其次为NPK+M、NPK、B+M。通过连续施用微生物菌肥,玫瑰种植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较CK均显著增加,其中“真菌/(细菌×10)”达到1.042,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和放...  相似文献   
17.
18.
东北红豆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 > 年平均温 > 夏季平均温 > 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 > 坡位 > 坡度 > 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 ~ 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婷  向纯 《农技服务》2019,(2):75-76
为摸清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古茶树资源确切情况,2018年2月至6月,组织6名茶产业专业技术干部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对古茶树的分布、长势、生长场所和保护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古茶树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形成了对该县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龙婷  董芦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47-13149
笔者参与了2004~2009年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论证,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结合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探讨了在营造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时如何做到既"保留"又"创新",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创新,做到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功能元素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