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168篇
  154篇
综合类   1111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90篇
畜牧兽医   845篇
园艺   272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尽管禽流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禽流感的预防仍不可忽视。如何把住禽流感从口入关,这就需要我们对禽流感病毒的特性、体内外分布及灭活条件有所了解。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简单介绍。1禽流感病毒的体外分布及灭活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雏鸡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免疫器官内B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以不同日龄的SPF鸡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鸡脾脏、胸腺及法氏囊内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脾脏中,4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比较多,7日龄时B淋巴细胞含量下降,随后,7至21日龄细胞含量逐渐升高;胸腺内则是在4日龄时IgM+B淋巴细胞含量相对较高,而IgA+、IgG+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在法氏囊中,IgA+、IgG+及IgM+B淋巴细胞含量在4至14日龄时逐渐升高,并且IgA+和IgG+细胞含量在21日龄时基本趋于稳定,但是IgM+B细胞含量则在21日龄时有所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出壳后各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始终以IgM+细胞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83.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平均加倍细胞比例最大,为53.58%。比较分蘖期加倍幼苗与二倍体幼苗形态差异,结果除分蘖数无显著差异外,四倍体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与混倍体叶长差异不显著。四倍体新麦草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比二倍体增加13.52%,差异显著。同时四倍体叶表皮气孔之间距离也显著大于二倍体,混倍体以上气孔特征介于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  相似文献   
84.
波尔山羊(Boer Goat)是一个优秀的肉用山羊品种,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曾接诊1只10个月龄波尔公羊尿路结石病例,用B超探查确定为乙状弯曲处结石后,施以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5.
为适应在内陆省份棉花种植区推广棉田膜下滴灌技术的实际需要。由河北国农节水工程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一种与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配套使用的滴灌带铺设装置,经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它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节省投资和铺膜质量可靠的优点。可由农民自己动手改装。本文以图文形式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方法,为棉田膜下滴灌技术在内陆省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和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6.
山东烟区烟蚜茧蜂规模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南方烟区全年气温变化较小,能满足烟蚜茧蜂17~27℃,湿度50%~80%的繁殖条件,而山东、河南等北方烟区全年气温变化较大,难以满足其繁殖条件的要求。针对这一难题,该文对山东烟区烟蚜茧蜂繁殖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繁殖技术,以保证山东烟区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  相似文献   
87.
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为此,在阐述了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1991~2005年数据为样本,对黑龙江省农机化程度和粮食生产能力两组指标进行测算,得出了影响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具体因素,为制定省内相关农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产量和施肥效果差异,本研究以吉林省水稻主流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数据,研究不施肥(N0P0K0)、不施氮只施磷钾肥(N0PK)和均衡施用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对吉林省各州市水稻产量、增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吉林省各市州不施肥时水稻产量可达4.0~7.8 t·hm~(-2),在仅施磷钾肥和均衡施肥后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增产率分别为10.3%~30.4%(除辽源市外)和35.4%~109.0%,且施肥在长春市、吉林市增产效果明显,均衡施肥对通化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产量提升影响较大。吉林省氮肥利用率在16.4%~32.7%之间,以吉林市、四平市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在52.5~76 kg·kg-1之间,以松原市为最高。根据吉林省各市州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将吉林省水稻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施肥区。综上,均衡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同时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基础地力、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差异建立施肥分区,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优化施肥用量,是实现精确施肥,提高产量和肥效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为吉林省不同地区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9.
正采用大棚药床育花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花卉在生长过程中缺素症的发生,降低染病率和死亡率,使花卉的品质增高、抗性增强、花期延长,并大大提高花卉育苗的发芽率、成活率,提升了花卉的品质。1.播种前准备及药床制作在育苗期即将开始的前七天,对温室实施药剂喷雾或药剂的熏蒸消毒,达到灭虫灭菌的目的,确保室内条件良好。1m×4m苗床用20m地热线铺好。用75%的五氯硝基苯8—10g,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90.
基于地区和土类的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005—2013年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定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数据,分析吉林省不同地区、土类农田耕层土壤氮素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探讨土壤氮素养分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含量为0.4~3.9g/kg,平均为(1.62±0.60)g/kg,碱解氮含量为15~360 mg/kg,平均为(145.0±59.5)mg/kg。不同土类之间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以暗棕壤最高,平均分别为(2.02±0.57)g/kg和(190.2±72.80)mg/kg,其后依次为白浆土、水稻土、黑土、草甸土、黑钙土和风沙土;空间变异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水平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分布特征,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县域尺度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变化方面,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比第2次土壤普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变化最显著,西部地区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土类之间,黑土、黑钙土、草甸土和风沙土呈上升趋势,而暗棕壤、白浆土和水稻土出现下降,其中以风沙土的增加和暗棕壤的下降最明显。综上所述,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氮素营养状况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议中部粮食主产区应严格控制作物施氮量以提高氮肥效率,降低环境风险,东、西部地区应因地制宜优化氮肥管理以提升地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