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周世强  刘巅 《野生动物》2013,34(2):106-110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模拟自然环境等措施有利于大熊猫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大熊猫的行为学研究、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和对过往研究资料的系统收集、统计分析,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食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下沉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重,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 耐寒种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四川卧龙地区木本植物类群的详细调查资料和已有研究资料进行系统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卧龙地区有木本植物83科、224属和684种(含种以下等级,不含栽培种);卧龙地区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58.33%,热带成分占36.56%;卧龙地区稀有濒危植物、单种属、少种属、中国特有属均占较大比例,说明其历史起源的古老性;卧龙林区木本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分布交错,特别是热带、亚热带科,属中耐  相似文献   
44.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以铁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四川红杉、西南樱桃、华西枫杨、连香树、疏花械、川滇长尾械、水青树、领春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2科182属413种,其中裸子植物12种,双子叶植物362种,单子叶植物51种;且以松科、桦木科、械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杨柳科、五加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毛莨科、荨麻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合,占组成植物总数的56%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47.2%和48.9%。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54.96%,反映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本文主要采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水青树林,揭示了其分布、生境、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6.
1974—1977年应用拟澳洲赤眼峰(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和松毛虫赤眼峰(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ia)进行了防治棉铃虫的研究.1975年在博野县释放拟澳洲赤眼峰防治二代棉铃虫20.1亩,6月中下旬放蜂4—6次,每亩放蜂2.1—4.2万头(放蜂期棉田灌水一次)卵寄生率达60.1—64.7%,6月下旬调查百株残虫量放蜂田8—9头,化防田28—30头.1976年在博野县和望都县释放拟澳洲赤眼蜂防治二代棉铃虫,前者放蜂58亩,放蜂3次,亩放蜂量4.4—5.5万头,卵寄生率72.2—82.1%,7月1日调查,百株残虫量放蜂田7—15头,化防田27—48头.后者放蜂99亩,放蜂3—5  相似文献   
47.
黄土区城市工程建设产生了大量黄土堆填边坡,因其结构松散,缺乏必要防护,水土流失严重。该研究基于野外调查,设计室内堆填边坡降雨冲刷模型试验,分析其侵蚀破坏过程中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的响应变化规律,结合水土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降雨切沟侵蚀阶段沟坡坍塌破坏机理,并揭示了坡度对侵蚀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坡度增大,坡顶含水率饱和速率加快,边坡基质吸力响应速率先增后减,且在40°范围内响应速率最快,在此坡度附近需更加注重坡面防护和坡脚排水。2)切沟侵蚀阶段,沟坡坍塌破坏为水力-重力复合侵蚀过程,且坡度越大,越容易达到临界破裂角,沟坡重力侵蚀现象越普遍。3)黄土堆填边坡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其临界坡度在41°附近。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区工程堆积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人为干扰(主要是森林采伐)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采用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SPSS 13.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64个植物群落数据。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不同采伐方式中皆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择伐与原始森林,物种数平均分别是原始林20.78±9.07、皆伐27.69±7.75和择伐26.62±8.81,但仅物种数和Margelef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采伐时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波动性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高于其他年代和原始森林,这不仅与采伐方式有关,而且同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生命规律联系紧密,其各指数之间的统计假设检验结果与不同采伐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根系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柺棍竹根系最常见分布区一般在秆基第13节~19节;地下茎龄级越小,根在地下茎上着生的位置越远离秆基竹秆端即节序越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地下茎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不同龄级柺棍竹地下茎上根的条数是有差异的,但彼此相差不大,幼嫩地下茎和较老地下茎上的根相对较少;根的直径随地下茎龄级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立体栽培植物群落的概念、生态学原理、结构特征、设计的生态原则及建造程式,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