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5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海藻酸钠和甘油作为添加剂,考察丝素蛋白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和甘油的加入量对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水蒸气迁移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丝素-海藻酸钠-甘油共混膜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丝素溶液浓度3%,海藻酸钠溶液浓度12.5 mg.mL-1,甘油加入量0.5 mL。在此条件下,膜的厚度、断裂伸长率及水蒸气迁移速率分别为0.075 mm、45.53%和13.76 g.m-2.h-1。  相似文献   
62.
在水温(28.0±1.5)℃、pH 6.5~7.0的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测定铬[Cr~(6+)]、锌[Zn~(2+)]和镉[Cd~(2+)]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结果显示,[Cr~(6+)]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68.71、84.85、52.23、34.46 mg·L~(-1);[Zn~(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5.36、3.34、3.12、2.75 mg·L~(-1);[Cd~(2+)]对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1.87、1.74、1.63、1.15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的SC分别为[Cr~(6+)]3.446 mg·L~(-1)、[Zn~(2+)]0.275 mg·L~(-1)、[Cd~(2+)]0.012 mg·L~(-1)。3种重金属对黄颡鱼苗种毒性大小为:[Cd~(2+)][Zn~(2+)][Cr~(6+)],[Cd~(2+)]和[Zn~(2+)]为中毒,[Cr~(6+)]为低毒。  相似文献   
63.
紫苏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紫苏迷迭香酸合成途径中的酪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其他物种的TAT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成功克隆得到了紫苏TAT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JN032113.1),该片段长为579 bp,共编码193个氨基酸残基,并命名为PfTAT。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彩叶草、丹参、拟南芥和罂粟的一致性分别为97%、94%、69%和5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fTAT与唇形科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PfTAT在紫苏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内源性植物激素信号分子对PfTAT表达量影响的实验表明,脱落酸、水杨酸处理均能够不同程度得上调PfTAT转录水平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高校多媒体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高校多媒体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达方式设计不当、实现手段有限等方面,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改革与建设加以解决。多媒体教学改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与网络技术结合,提供高水平的互动性和协作化学习能力;二是采用积件方法,通过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提高教学课件制作水平;三是向智能化多媒体教学转变,按照学生意愿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实现个性化教学;四是向移动学习转变,突破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相似文献   
65.
传统PPI算法采用最大噪声分离(MNF)方法进行降维,MNF变换中均设定数据之间线性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会使变换后的结果具有某些人为特征,在降维过程中会丢失信号较弱的信息,导致端元数量少;分段主成分分析(SPCA)降维方法具有不改变图像的物理意义,且信息保存较完整的优势。该研究采用不同降维方法利用纯净像元指数法(PPI)对不同下垫面地表提取端元,结果表明,在地表破碎区域SPCA降维后可找出信号较弱的端元提取的端元数量多与MNF降维提取的端元数,而地物聚集区MNF降维方法提取的端元质量更好。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下垫面的高光谱影像端元提取以及降维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67.
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摩擦副过热损坏问题,以某湿式DCT双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瞬态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借助ANSYS仿真软件获得离合器摩擦副起步和换挡过程中瞬态温度场以及径向温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接合过程中离合器摩擦副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即将接合完成时刻;随径向半径的增大,温度逐渐升高;升、降挡过程中,起步及2挡降1挡工况时离合器摩擦副高热负荷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8.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OmpP5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Hps)OmpP5基因的遗传变异规律,从辽宁省阜新市某猪场疑似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患猪肺部采取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卫星现象及Hps 16S rRNA PCR检测,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根据已发表的Hps OmpP5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株OmpP5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测序,得到长度为1 116bp的OmpP5基因序列。将该序列与已发表Hps参考株的OmpP5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为89.8%~99.5%,分离株与参考菌株№4在同一分支,表明OmpP5基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分离株和№4亲缘关系较近。研究结果为阐明辽宁省Hps毒力基因及致病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稻草纤维和废蚕丝制作非织造布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采用稻草纤维和丝纤维工业下脚料为原料,通过聚乙烯醇溶液黏合制造非织造布农用地膜的研究情况,研究认为最佳的组合,为粘合剂浓度为8%,废丝含量为0.2g/m^2,m^2克重为80g/m^2。  相似文献   
70.
以 770 7作母本 ,新一之濑作父本 ,采用人工有性杂交 ,单株选择 ,系统选育 ,农村栽植饲养鉴定 ,育成桑树新品种 90 0 2。与对照湖桑 3 2号相比 ,公顷桑叶产量高 ,万头蚕产茧量高 ,农村栽培饲养结果公顷桑产叶量高 ,抗桑萎缩病强 ,对桑蓟马的抵抗能力较强 ,扦插繁殖较容易 ,生长势旺 ,农艺性状优良 ,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