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76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54篇
  68篇
综合类   533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吸附–解吸是影响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重要过程,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批量平衡实验和柱实验研究生物质炭施用(投加量0(B0)、39.75 t/hm~2(B1)和198.75 t/hm~2(B2))及田间老化作用(夏季干湿交替)对3种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及磺胺甲恶唑(SMZ))在紫色土中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几种处理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吸附强弱的顺序都表现为SDSMZSM2;与B0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能增加土壤对3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其中SM2的吸附显著增加(P0.05),但这种促进作用在经过老化过程后有所减弱。在解吸过程中,3种抗生素的Freundlich常数Kf大小顺序为SDSMZSM2,表明SD在土壤中吸附容量最大且不易解吸,其次是SMZ和SM2;相应的迟滞系数H大小顺序为SDSMZSM2,与Freundlich常数n值趋势一致,表明紫色土对SD亲和力最强,解吸最难,而SM2则解吸最易,可逆性最强。与B0处理土柱相比,3种磺胺抗生素在B1处理土柱中迁移更慢。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试图改进现有初始条件考量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滑坡预警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天水市廖集村滑坡为例,基于无前期降雨和有前期降雨作用下实测土层含水率结果,将其分别定义为天然和湿润状态,作为初始条件建立渗流与应力的流—固耦合物理力学模型。[结果]天然状态下,非饱和入渗迅速,但入渗仅局限于浅表层1—2m,稳定系数在入渗初期显著下降,但随着下渗的停滞而缓慢变化,往往形成浅表层滑坡;湿润条件下,土体持水缓慢,但能下渗到3—4m以下的较深部位,随着入渗深度的增大,土体软化作用加强,形成深部滑坡。所以,土体干燥状态时,进行7d的雨量预警是有效的防灾方法。对于连阴雨天气,土层较湿润,要注重对滑坡体4m以下部位孔隙水压力和坡脚位移形变的监测。[结论]土体初始条件对非饱和入渗和稳定性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是降雨触发型滑坡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4.
白城市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解其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简称PSR)模型,共选取21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2年白城市及其所辖5个县区土地生态安全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各县(市、区)土地生态压力—状态—响应情况不同,镇赉县、大安县及洮北区土地生态压力安全值较高,对安全综合值贡献率在38%以上;洮南市土地生态状态安全值较高,贡献率在36%以上;通榆县土地生态压力—状态—响应安全值分布比较均衡,贡献比为35:34:31。(2)2007—2012年,白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由0.712 2提高至0.780 4,土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土地安全等级仍处于敏感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3)白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有赖于实施有效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规模;引进人才,鼓励农民发展新型绿色农业,减轻土地污染压力;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投资力度,促进土地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万寿菊抗盐胁迫的能力,以万寿菊为试材,以发芽率、发芽势、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电导率为指标,研究0.2%、0.4%、0.6%、0.8%四种浓度的MgSO4溶液处理对万寿菊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和生理指标等方面来看,万寿菊幼苗在0.4%MgSO4浓度下生长得最好.在MgSO4浓度为0.2...  相似文献   
86.
为探讨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物物源,基于粒度参数分析其空间分布,采用粒度端元分析并与潜在源区对比,结合常量元素法进行了多角度探究。结果表明:黄河北岸沉积物粒度较南岸粗,两岸沉积物粒度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粒度空间分布差异结合风沙活动、地形特征,可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黄河北岸为南岸沉积物的上风向源区之一; 就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表明,沙漠南缘与祁连山区常量元素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与沙漠腹地差异较大。提取4个端元,多角度分析表明端元1(峰值粒径范围是30~50 μm)为全由祁连山北麓风成沙所组成的沉积体,端元2(100~120 μm)主要由沿黄北岸风成沙和黄河二次搬运所组成。端元3(170~250 μm和15~25 μm)为沿黄以北就地起沙,端元4(300~600 μm和10~20 μm)由黄河搬运沉积物所组成。综上,可认为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区沙物质主要是由黄河、沿黄以北和祁连山北麓所提供。  相似文献   
87.
目前,特色作物已成为新疆促进一产上水平的高效产业,因此分析和研究新疆特色作物2014-2017年的发展成效,通过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对各级农业行政、科研、推广等部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新疆特色作物规模、种类、品种、种植技术、优势特色分布、农民增收、功能等方面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目标、思路、原则和举措。  相似文献   
88.
据统计,世界上谷物总量的25%为霉菌毒素所感染,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我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地区饲料霉变问题相当严重,虽然某些饲料加工工艺(例如高温调质)可以杀死部分霉菌等微生物,但霉菌代谢所产生的毒素却难以消除,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不仅直接危害动物的健康和人类健康,而更多的情况是导致饲料营养价值下降,降低动物免疫力和生产性能,造成饲料企业和养殖户大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无论是饲料企业,还是养殖户都应对霉菌素的危害提高认识。1霉菌及霉菌…  相似文献   
89.
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称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湖南本土牡丹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条引物对18个牡丹品种进行扩增,共获得16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3条,多态性比例达81.1%。通过Pop Gen32软件分析出18个牡丹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Ne)介于1.05~1.90之间,平均值为1.34;Shannon's信息指数(I)介于0.12~0.60之间,平均值为0.34;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5~0.40之间,平均值为0.22。利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全部材料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树状图可得:在相似系数为0.74处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显示出湖南本土牡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湖南本土牡丹的亲缘关系,为选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芭蕉属ITS序列的变异情况和组群关联,以不同地理来源的33份芭蕉属野生种作为试材,对其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构建NJ系统树。结果表明:芭蕉属中不同类型材料的ITS序列信息位点为108个,占总碱基数的24.43%,具有较强的系统发育信号;组群间序列比对结果分析发现澳蕉组ITS序列与其他组别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特异性片段共21处;从序列上推断澳蕉组可能由M.schizocarpa与M.balbisiana(ITC0271)杂交产生;真蕉组和观赏蕉组没有确切的分类特性;ITS序列的分化上可能受到地理分布的影响;陈友鉴定的新种M.tongbiguanensi在ITS序列上与其他种可明显区分开,从分子水平上验证了新种的可能性。利用核糖体ITS序列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芭蕉属植物遗传演化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