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 MTT 法和离体萌发法对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等5个羊蹄甲属树种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羊蹄甲、黄花羊蹄甲(B. tomentosa)、宫粉羊蹄甲(B. variegata)、橙红羊蹄甲(B. galpinii)和羊蹄甲(B. purpurea)花粉 MTT 染色率分别为40.3%、79.8%、93.6%、95.7%、100%,羊蹄甲、宫粉羊蹄甲、橙红羊蹄甲花粉细胞生活力较其他两个树种要高;离体萌发试验测得以上5个树种的花粉萌发率差异很大,红花羊蹄甲、黄花羊蹄甲、宫粉羊蹄甲、橙红羊蹄甲和羊蹄甲花粉的最高萌发率分别为0、23.0%、92.1%、50.0%、80.3%,其中宫粉羊蹄甲花粉萌发率最高,羊蹄甲花粉次之,红花羊蹄甲花粉不萌发。以上5个树种中宫粉羊蹄甲及羊蹄甲的盛花期花粉可以作为人工授粉进行杂交育种较为理想的花粉来源。宫粉羊蹄甲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20 g/L+硼酸20 mg/L。  相似文献   
92.
以广州市城市公园、主干道和高校3种绿地类型的羊蹄甲属(Bauhinia)景观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查阅文献和访问调查方法,对羊蹄甲属景观树种在广州市绿地中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区3种绿地中,共有5种羊蹄甲属树种,分别为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红花羊蹄甲(B.blakeana)、白花洋紫荆(B.variegata var.candida)、羊蹄甲(B.purpurea)、嘉氏羊蹄甲(B. galpinii)。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宫粉羊蹄甲,其次为红花羊蹄甲;从生长指标来看,各羊蹄甲属树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在配置方式上,公园绿地以自然种植中的群植为主,城市主干道和高校绿地以规则种植中的列植为主;在景观表征上,有67.3%样方的羊蹄甲属树种都居于林冠优势层或优势木空间窄小的亚乔层,能够充分发挥其林冠花和观叶的生态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93.
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为主要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从发表时间、关键词、文献来源、学科、研究层次、作者和研究机构对1998—2017年间收录的951篇森林认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数量方面,中国有关森林认证的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近10年来增长较多;学科方面,林业和农业经济是森林认证研究的主要学科;研究层次方面,森林认证的研究方向偏重于行业指导和基础研究;作者单位和发文机构方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是国内森林认证研究的主要力量;论文发表刊源方面,以林业相关期刊为主,其中《国际林木》、《世界林业研究》和《林业经济》分列前三位。  相似文献   
94.
文章分别介绍了英国、芬兰和德国3个国家的森林认证体系产生背景、历史沿革、体系特征、推动措施和认证现状,为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
当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在此背景下,该研究利用轮作定位试验和农户调研数据,从两个层面对粮豆轮作技术的"减肥增效"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已有研究一致,粮豆轮作能够增加玉米和大豆单产,减少大豆农药施用量和玉米化肥施用量。其中,和非轮作相比,轮作的大豆产量高325.65kg·hm~(-2),玉米产量高803.81 kg·hm~(-2),节省大豆农药投入费用42元·hm~(-2),节省玉米化肥投入量117 kg·hm~(-2)。总体而言粮豆轮作技术具有"减肥增效"的生态效应。该研究结果为推广粮豆轮作技术和制定合理的轮作补贴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典型旱地草甸土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内土壤水分布趋势为成熟期拔节期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免耕处理前期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成熟期30 cm以下土层明显增加;同一土层,深翻比浅翻含水量提高3.23%~8.41%,与不同翻耕深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水变化趋势一致;秸秆还田20 cm与35 cm对NH_4-N影响较小,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NH_4-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浅翻、深翻及深翻秸秆还田土壤NO_3-N含量随土层深度而增加,差异显著。短期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受年季间的影响变化,研究为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和磷肥对东北黑土AM真菌的影响及其主效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AM真菌对化肥的响应机制,指导农田施肥以及利用AM真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5种不同处理:不施肥(CK),单施常量氮肥(N_1),混施常量氮肥和磷肥(N_1P_1),单施2倍常量氮肥(N_2),混施2倍常量氮肥和磷肥(N_2P_2)。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连续施用37年氮肥和磷肥的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并对AM真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黑土p H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而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单施氮肥(N_1和N_2)对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P0.05);然而氮、磷混施(N_1P_1和N_2P_2)显著降低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P0.05)。土壤中AM真菌以Glomeraceae科为主,占AM真菌45.5%。在属水平上,施肥降低Funneliformis和Septoglomus丰度,而提高Paraglomus丰度;在N_1和N_2基础上施磷显著提高Glomus和Funneliformis丰度,而降低Gigaspora和Paraglomus的丰度。非度量多维度分析表明,长期施用氮、磷肥改变了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组成。不施肥处理、单施氮肥处理和氮、磷混施处理AM真菌群落差异显著,且磷肥影响较为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 H,有效磷含量是影响黑土中AM真菌群落组成的主效环境因子(P0.05)。【结论】长期施用氮肥以及氮、磷肥混施改变了黑土中AM真菌群落组成,单施氮肥对黑土中AM真菌多样性影响不大,而氮、磷肥混施降低其多样性,施肥导致的土壤p H和有效磷含量变化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为确定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2个家系(DNS06号、DNS16号)幼苗最佳施氮量,以提高羊蹄甲的育苗效率。本研究采用指数施肥的方式对在不同氮素浓度下羊蹄甲的2个家系幼苗进行生长测试,对比不同氮素浓度下羊蹄甲2个家系幼苗的生长、根系和叶片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素指数施肥处理下羊蹄甲DNS06号家系地径和生物量差异显著,其他生长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羊蹄甲DNS16号家系的根部鲜重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浓度氮素指数施肥处理下DNS06号家系根系生长指标差异显著。DNS16号家系在不同处理组除了投影面积和表面积差异不显著,其他根系指标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2个家系的叶片指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生长指标方面,DNS06号家系和DNS16号家系都在施氮总量为5 000mg·株~(-1)时表现的效果最好。根系指标方面,对羊蹄甲DNS06号家系和DNS16号家系促进效果最好的施氮总量分别为4 000、2 000mg·株~(-1)。叶片各指标,当施氮总量为4 000mg·株~(-1)时,羊蹄甲DNS06号家系的表现最好;当施肥总量为2 000mg·株~(-1)时,羊蹄甲DNS16号家系的叶片指标表现最好。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浓度指数施氮总量对羊蹄甲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羊蹄甲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综合分析指出,羊蹄甲DNS06号家系、羊蹄甲DNS16号家系的最佳施氮总量分别为4 000、5 000mg·株~(-1)。  相似文献   
9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园艺建设已成为营造优美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外在形象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园林园艺施工与管理水平,切实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愉悦人们的身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0.
Both the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leaf functional traits can reflect the adaptability of plants to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particular, for varying aged forest plants, the study of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leaf functional traits can reflect the plant’s life history strategy and its resource investment and allocation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 1.5-year-old, 5-year-old, 15-year-old and 20-year-old Casta -nopsis hystrix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s of stoichiometry and leaf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ir synergistic changes were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stability of C. hystrix stoichiometry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functional traits also tended to invest in security. However, there was no synergistic change between the two, which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sensitivity of the C. hystrix leaf to the environment at the life history level of 1.5-year-old to 20-year-o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