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51.
小卷蛾斯氏线虫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室内侵染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沙棘重要蛀干性害虫之一,近年来在“三北”一些地区爆发成灾,造成大面积沙棘人工林死亡。沙棘不仅是生态建设极重要的树种,同时沙棘叶和果具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用于开发药品和饮品,因此使用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将成为控制沙棘木蠹蛾的重要防治措施之一。在利用线虫防治蛀干性害虫方面,  相似文献   
152.
需要引起重视的林木害虫--栗山天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对当前我国栗山天牛发生和防治状况的分析,建议实施工程治理,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从根本上控制栗山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3.
毛缺沟姬蜂形态特征及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近年来在我国三北地区爆发成灾的重要蛀干害虫,在沙棘根茎部蛀食为害,引起沙棘枯死,对其天敌的研究一直未见报道。作者在近几年的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沙棘木蠹蛾的有效寄生性天敌——毛缺沟姬蜂[Lisssonota setosa(Geoffroy)],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了解该天敌对沙棘木蠹蛾的控制能力,实现该天敌的人工助迁和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154.
155.
中国板栗瘿蜂天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11个省市,20个县采集到23,878个栗瘿瘤,并从中育出各种寄生蜂3999头,共30种,分属11个科。对其中分布广、数量多的中华长尾小蜂Torymussinensis Kamijo,葛氏长尾小蜂T.geranii(Walker),玫瑰广肩小蜂Eurytomarosae Nees,黄褐宽缘广肩小蜂Decatoma concinna(Boh.),黑褐宽缘广肩小蜂D.variegate(Curtis),纵脊刻腹小蜂Ormyrus Punctiger var.rulifanusMayr,栗瘿旋小蜂Eupelmus urozonus Dal marl,栗瘿姬小蜂 Tetrastichussp.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虫瘿解剖及幼虫形态鉴别确认了它们之间的、以及它们与栗瘿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栗瘿蜂天敌在栗瘿蜂种群动态自然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解黄河沿岸榆林地区枣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状况,采用水合热法测定了佳县和清涧两地枣园中表层土壤(0~20 cm)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佳县小会坪和清洞王家河枣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分别为9.586g/kg和7.267 g/kg,两地均属于有机质含量偏低地,佳县小会坪有机质含量较清涧王家河稍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为陕北枣园的科学施肥和养分管理提供了一定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松材线虫入侵的黑松内栖真菌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 Buhrer)Nickle)是毁灭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病原物,主要危害针叶树种,尤其是松属(Pinus spp.)树种。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d.)原产日本及朝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因其耐海雾、抗海风、可在海滩上生长等特性,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省大量栽植,总面积约159300hm^2。研究证明,黑松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度感病树种,一旦松材线虫入侵,后果是毁灭性的,将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8.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59.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包括: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森林生物灾害的生态管理。  相似文献   
160.
亚洲型舞毒蛾中国地理种群飞行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以采自河北和内蒙两地的亚洲型舞毒蛾为试验对象,应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分析亚洲型舞毒蛾的最大飞行速度、累计飞行距离和累计飞行时间。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雄虫比雌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雄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6.76 km,雌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1.85 km;1日龄成虫已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飞行时间、飞行距离上,雌虫随着日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交配对雄虫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雌虫产卵后飞行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