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7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  相似文献   
92.
金沙江干热河谷东川小江口麻疯树果实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东川干热河谷小江口野生麻疯树的果实体积、千粒重、千仁重、种仁含油率等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第6株和第8株结果量和含种子个数均低于其他,立地条件对麻疯树影响较大;千仁重最高的是第6株;千果重最高的为第7株,最低的为第8株;种壳厚薄性状差异可以作为选育良种的指标;麻疯树种仁含油率为38.8%~55.8%,含油率较高,可以作为选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93.
膏桐叶片再生植株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对离体叶片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方法]选用6-BA与KT为分裂素,以无菌苗的离体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诱导,经增殖培养后,用生长素NAA、IBA促进生根,从而判断不同激素对不同外植体诱芽、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单独使用分裂素6-BA或者KT与生长素NAA的组合都不能较好地对叶片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在同时添加1.00mg/L的6-BA和KT以及0.03mg/L的NAA后对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0%;加入0.50mg/L的6-BA、0.50mg/L的KT和0.02mg/L的NAA后,不定芽的增殖和伸长效果较好;在加入0.10mg/LNAA的MS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佳。[结论]以MS培养基用适量浓度植物激素诱导膏桐离体叶片,可建立稳定的再生体系,为膏桐的组培扩繁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4.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石楠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胁迫下,对盆栽石楠苗的存活期、生长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有限水分条件下,施用保水剂,苗木存活期延长3.5-38.5 d;苗木生长受到抑制的时间延后0-28 d;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开始积累时间延后,积累量减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提高了5.6%-168.9%、28.6%-2 342.6%、0-4 700%。保水剂用量越大,减缓水分胁迫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5.
麻疯树枝枯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确定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及致病性,笔者通过形态和分子的方法鉴定出麻疯树枝枯病病原菌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其是一种新病害,因此采用文字和插图方法对病害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引起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在此基础上完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病原菌是一种弱致病性真菌,在温度为28~30℃,pH值为6~7,培养基以葡萄糖、蔗糖、酵母粉为营养源的条件下利于病原菌营养生长;在温度为20~30℃,pH值为7,湿度在90%~100%,灭菌水的条件下病原菌孢子都能够正常萌发,其中光照刺激利于病原菌孢子的形成;测定还发现,病原菌对丙唑-多菌灵最敏感,而对苯醚甲环唑、链霉素、百菌清、乙蒜素、丙环唑、环胺类农药不敏感。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表明其非常适合干热河谷地理环境,能够在土壤和枯枝落叶中广泛存在。因此,预测病原菌在干热河谷环境中初侵染接种体数量大,一旦大量寄主受伤,雨水充足病害极易爆发成灾,建议防治病害一方面要消除寄主树势衰弱的诱因,减少病害发生侵染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96.
植物抗盐生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抗盐生理的研究。对盐分胁迫的种种表现,植物抗盐的不同机理以及抗盐研究的趋势等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 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 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 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 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 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98.
春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石蜡切片法,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观察春兰无菌组培苗、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结果表明:接菌组培苗的根及野生状态下的新生营养根、老根,其皮层组织细胞内有大量的菌丝结等兰科菌根的典型结构,而无菌组培苗的根则无菌丝、菌丝结等结构.菌根真菌自外皮层薄壁通道细胞侵入根的皮层细胞,春兰菌根是典型的地生兰菌根.  相似文献   
99.
通过测定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几种相思和桉树自然条件下的蒸腾速率及其相关因子 ,分析了这些树种水分消耗量的日变化情况。根据水分消耗量公式计算 ,发现马占相思、肯氏相思、赤桉和窿缘桉、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绢毛相思、柠檬桉水分消耗最大、最小值的时间。结果表明 ,各树种全天水分消耗量依次为窿缘桉、肯氏相思、柠檬桉、赤桉、厚荚相思、绢毛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此外 ,还预测了在 1.5m× 2m、2m× 2m、2m× 3m等 3种不同造林密度下 ,各树种每公顷的水分消耗量 ,水分消耗量最大的窿缘桉分别为 1876 . 81kg、14 0 7.75kg、96 8.12kg ;水分消耗量最小的大叶相思分别为 2 6 0 .77kg、195.58kg、130 .33kg  相似文献   
100.
脱落酸与胡杨抗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模拟胡杨根系受盐胁迫时引起ABA水平上升的生理作用,用一定浓度的NaCl,ABA和玉米素单独和联合施入胡杨的根系环境。发现:ABA处理和NaCl处理都能迅速引起气孔阻力上升,并且两者的作用有加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