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3篇
  52篇
综合类   26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 特征特性1 .1 株型紧凑 ,大穗多粒豫玉 31号前期生长势强 ,植株健壮 ,叶片宽大上冲 ,穗上部叶片夹角小 ,穗长 1 8~ 2 5cm ,穗粗 4.9~ 5.5cm ,穗行数 1 4~ 1 8,行粒数 40 .0 ,穗粒数 50 0~ 70 0 ,单穗粒重可达 0 .35~ 0 .5kg。1 .2 高产稳产据 1 997~ 1 999年河南省夏玉米区试和生产示范 2 9点次汇总结果 ,豫玉 31号比对照增产均在 1 0 %以上 ,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省区试两年2 0点次试验结果 ,年份和地点间变异小 ,主效应值明显高于对照。回归系数比对照更接近于 1 ,属高产稳产类型。1 .3 品质优良豫玉 31号籽粒含蛋白质 …  相似文献   
102.
将1960-2000年华南地区(包括南海、广东、广西)40a各站积温、干燥度的数据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10a进行处理,应用Excel求出华南地区各站每10a的积温、干燥度平均值,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插值分类处理,最终得到变化趋势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均逐渐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和20世纪60年代相当。南亚热带亚湿润区20世纪70年代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增加,但是还没有达到20世纪60年代的数值。北热带亚干旱在20世纪70年代显著减少,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60年代相当,20世纪90年代又有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为揭示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华北平原不同轮作体系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表观平衡,布置田间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化肥表施(C)、固态粪肥表施替代50%化肥氮(S)、液态粪肥注射施用替代50%化肥氮(L)]和不同轮作方式[籽粒玉米-小麦(T1)、青贮玉米/豇豆间作-填闲黑麦草(T2)、甜高粱-黑麦草(T3)、青贮玉米-黑麦草(T4)、高丹草-黑麦草(T5)]对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和土壤-作物系统氮表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轮作方式T1相比,T5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T3和T4,而T2却有所降低;各轮作方式冬春季地上部生物量较T1均有所降低,而对其氮携出量无明显影响。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夏秋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降幅均小于15%,而对冬春季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其氮携出量无显著影响。与轮作方式T1相比,T3和T5可显著增加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且显著降低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和系统氮表观损失;与施肥方式C相比,S和L可显著降低周年作物氮总输出量和0~200 cm土层无机氮残留量,增加系统氮表观损失。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农牧生产区,以养殖产生的固态和液态粪肥替代50%化肥氮条件下,甜高粱-黑麦草和高丹草-黑麦草轮作是氮肥偏生产力高、表观损失低的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4.
东北黑土区横垄坡耕地的产流产沙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漫川漫岗黑土区开展横垄坡耕地冲刷试验研究,为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现场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10,30,50和70 m横垄坡耕地径流小区,在不同上方来水量下的产流、产沙过程。[结果] 3种冲刷流量(0.34,0.67和1.00 L/min)条件下的径流系数和含沙量均随坡长的增加持续波动,但不同冲刷流量达到稳定的大小和时间不同;累积产流量和累积产沙量均随冲刷流量的增强而增大,但相同冲刷流量下受坡长变化影响二者最大值出现的坡长却不同;冲刷流量为0.34 L/min时,10,30,50和70 m这4种坡长的径流系数和含沙量相关性均显著;累积产沙量随累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坡长越短,且线性关系越强。0.34 L/min冲刷流量侵蚀量大小顺序依次为:30 m>10 m>70 m>50 m;冲刷流量为0.67和1.00 L/min侵蚀量大小顺序为:30 m>50 m>70 m>10 m。1.00 L/min冲刷流量情形下30 m坡长侵蚀量是10 m坡长的4.2倍。[结论] 坡面侵蚀量随冲刷流量增大而增大,30 m坡长是横垄坡耕地侵蚀的临界坡长,细沟发育是横垄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5.
直播水稻具有省工、节本和缓冲农忙季节劳动力压力等特点,随直播稻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农民对直播稻认识程度的逐步提高,近几年来直播稻种植面积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迅速扩大,部分村组已把直播稻作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6.
我国甜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子育种水平上,通过与其他作物及国际水平的差异比较,阐述了我国甜菜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7.
我国甜菜诱变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近年来国内在甜菜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列举了4种诱变育种方法,即秋水仙碱诱变多倍体、γ射线辐射诱变、离子束诱变、航天诱变.并且根据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对甜菜诱变育种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在植株体内定殖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抗药性标记法对两株植物内生放线菌进行标记,并测定其在黄瓜、小麦、白菜以及番茄四种植物体内的定殖能力[1],发现在四种植物的茎中都检测到Fq24菌株的存在,在小麦、番茄根茎和黄瓜茎中发现有Lj20菌株。并且发现两种内生放线菌对四种植物种子的根、芽萌发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只对番茄和小麦苗期的根茎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免耕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分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从花后到成熟总干物质变化趋势呈"S"型,均在花后第3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且达峰值时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的总干物质比CK分别高2 013.48,2 832.28,2 116.85,1 469.56 kg/hm2;4个不同时期处理在整个灌浆期间干物质总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1%,58%,54%和46%,可见,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提高了花后小麦总干物质积累水平.在干物质分配方面,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甚小.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分别增产24%,45%,22%,28%,这主要是因为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东北野生香薷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其挥发油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东北野生香薷花(籽)、叶、茎中的挥发油,GC—MS技术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由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可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香薷酮、去氢香薷酮,它们在花中含量分别为19.93%,57.19%;叶中含量为20.39%,50.31%;茎中含量为18.02%,44.68%。将所得挥发油加入单料烟,对加料前后的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添加挥发油可提高烟气柔顺、细腻程度,并呈现出独特的清香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