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干旱胁迫对黄薇光合特性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黄薇(Heimia myrtifolia)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以黄薇一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水分处理(CK、T1、T2、T3、T4,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保持在65%~75%、45%~60%、30%~45%、15%~30%、5%~15%),采用盆栽试验连续处理20 d,研究黄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光合作用和气孔变化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黄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P<0.05)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先降后升,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绿素a、b含量呈上升趋势,叶片下表皮气孔随着土壤水分散失而关闭,气孔形态结构也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丙二醛含量持续增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在T1~T2处理下保持较高活性,在T3处理下降至CK水平;脯氨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P<0.05)增加。综上,黄薇对轻中度干旱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不能承受长时间的重度干旱。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黄薇的引种驯化和培育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温度、光照、土壤湿度等条件对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种子萌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南紫薇有光促萌发性,并且温度对光照有较强的补偿;在光照周期性的条件下,南紫薇种子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25~ 30℃;全遮光时最合适的萌发温度为30℃;土壤水分比例因素以14%~55%最合适;南紫薇种子耐贮藏、适合脱水、能耐低温,可以用常规贮藏方法实现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3.
利用荧光显微镜对5个紫薇品种‘红蝶飞舞’、‘红蝶飞舞’×福建紫薇、‘红蝶飞舞’×南紫薇、‘红蝶飞舞’בRPN74C’及‘多花紫’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2~6 h内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生长速度由快到慢;‘多花紫’自交授粉后不同时段均没有发现花粉粒的萌发现象,花粉粒全部干瘪而死,说明紫薇不接受同源花粉,自交不亲和。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选取调查品种中的51个紫薇品种和对照种南紫薇L. subcostata和福建紫薇L. limii,共计53个样品为分类运算单位,把数量分类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紫薇品种分类,探讨紫薇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建立完善的中国紫薇品种分类系统。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将种系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一级标准,将花色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二级标准,这与传统紫薇品种分类的观点基本相符,说明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黄薇Heimia myrtifolia不同组织及不同干旱胁迫下基因表达分析筛选最适内参基因。【方法】选取黄薇盛花期的根、茎、叶、花,以及5种不同干旱处理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借助RT-qPCR技术对黄薇转录组数据筛选的9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分析,并利用软件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综合评价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后选取2个与胁迫相关的基因CSLD和SOD,对所选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ge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基因排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RefFinder对上述3个软件的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在不同组织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GAPDH,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为TUA;在干旱胁迫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GAPDH,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为TUB。在全部样本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GAPDH,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为18S RNA。对不同组织和干旱胁迫下的CSLD和SOD基因表达模式进行验证表明:上述2个基因与筛选所得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和变化趋势均较为一致。【结论】在不同组织和干旱处理后,GAPDH是最适合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千屈菜科Lythraceae植物rbcL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明确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筛选rbcL基因异源表达和遗传转化的合适受体。  方法  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获取20种千屈菜科植物的rbcL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CDS)数据,运用CodonW、EMBOSS和DAMBE软件获取基因碱基组成和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相关参数,分析该类植物叶绿体rbcL基因使用密码子的偏倚性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千屈菜科植物rbcL基因GC含量(GC)为0.425~0.437,密码子第3位碱基GC含量(GC3s)为0.275~0.300。GC3s、GC与有效密码子数(ENC)显著相关(P<0.01);ENC-GC3s散点图分析、中性绘图分析、奇偶偏差分析均表明:相较于突变压力,自然选择压力对千屈菜科植物rbc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影响更大。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的系统聚类与CDS邻接树结果部分一致。与千屈菜科rbcL基因密码子平均使用频率相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分别存在28、26、20、19和17个使用频率相差较大的密码子。  结论  千屈菜科植物rbcL基因碱基组成上更倾向于选择A/T碱基,且偏好使用末端A/T碱基的密码子;rbcL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自然选择压力是最主要因素;密码子偏好性的系统聚类可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补充;酵母更适合作为千屈菜科植物rbcL基因异源表达受体,番茄更适合作为rbcL基因遗传转化和功能研究的受体材料。图6表3参32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形态特征选取调查品种中的51个紫薇品种和对照种南紫薇L. subcostata和福建紫薇L. limii,共计53个样品为分类运算单位,把数量分类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紫薇品种分类,探讨紫薇品种分类的等级和标准,建立完善的中国紫薇品种分类系统。Q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将种系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一级标准,将花色作为紫薇品种分类的二级标准,这与传统紫薇品种分类的观点基本相符,说明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的学习情况,以及在课程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具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此门课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说《红楼梦》大观园植物研究系统性和直观性不强这一现状,考证《红楼梦》原著中出现的各类植物名称,筛选出大观园中生长的园林植物68种,系统归纳了大观园植物造景的5个主要特点;同时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大观园中的园林植物进行空间定位和可视化。选取了怡红院(贾宝玉住处)、潇湘馆(林黛玉)、蘅芜苑(薛宝钗)、稻香村(李纨)等4处主要院落进行了植物空间定位,以GIS图的形式分别呈现了它们的园林植物造景平面,可为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提供借鉴。图4表5参14  相似文献   
20.
紫薇的繁殖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原产中国,属千屈菜科紫薇属,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史书记载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花小乔木,而且花期较长,花色艳丽,在园林绿化中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