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44篇
  31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西瓜枯萎病是由西瓜尖镰孢菌侵染引起的土传病害。由于该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期长达6年,种子带菌率高,如遇连作地、连阴天,极易诱发此病,并在坐瓜期迅速扩展,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早春西瓜病害仍依赖于化学防治,为探讨最佳施药方式及选择有效药剂,于1998~1999年对防治西瓜枯萎病施药方式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①供试药剂25.9%抗枯灵水剂(山西永合化工有限公司),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浙江嘉兴市中华化工厂),4%农抗120水剂(四川华宇微生物工程有限),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双效灵水剂(山东栖霞金矿氨基酸助剂厂)。 ②供试条件试验地设在临淄区永流乡陈家西瓜地和淄川区商家胡家村,上年枯萎病重发生。西瓜品种为齐露。土壤为褐土,中壤,有机质含量为1.42%。 ③试验方法试验Ⅰ:施药方式试验分别用25.9%抗枯灵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于西瓜生长不同时期进行防治,每种药剂根据施药方法不同,设4种处理:a.种子处理(药剂1 000倍液,浸种30~40 min),b.穴施(移栽定植前穴施,每穴500ml),c.灌根(伸蔓期药剂灌根,每株100ml),d.喷雾(发病初期喷雾,667m2用量60L),以清水作对照,共9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 m2。试验Ⅱ:设抗枯灵500倍液,敌克松800倍液,100mg/L农抗120液,双效灵300倍液,多菌灵500倍液,重茬剂400倍液,空白对照共7个处理,小区面积66.7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于西瓜苗移栽期(4月22日)第一次灌根,间隔10天,连灌3次。  相似文献   
142.
畜禽疾病是阻碍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疾病种类的不断增加和病症的不断复杂化,畜禽疾病防治工作受到养殖工作者的重视。中草药属于天然药物,具有药物残留量小,产生的副作用小的特点,应用中草药进行畜禽疾病防治可以有效解决抗生素等西药无法解决的药物残留问题,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增强畜牧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草药的功能、优势以及中草药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作用,希望能够为广大畜禽养  相似文献   
143.
禾谷类作物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作为谷物的主要营养素,其含量是培育健康谷物的关键。为给育种研究中有效提升禾谷类籽实的营养品质及谷物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培育更具全面营养的谷物提供理论依据,从饮食源头上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本文基于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对几种主要的禾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水稻和玉米中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对影响这些营养物质含量和品质的遗传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小麦、大麦、燕麦、水稻、玉米等禾谷类籽实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物种遗传背景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禾谷类籽实营养物质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又是导致禾谷类籽实中相同营养元素被同类基因编码调控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4.
裸燕麦新品种的经济性状和实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内蒙古夏莜麦栽培区裸燕323的鲜草和籽实产量分别比对照(1)增产45.6%-67.7%,比对照(2)增产53.5%-26.3%;裸燕82比对照(1)增产41.7%-0.4%,比对照(2)增产49.1%-24.4%;将1季改2季栽培平均鲜草产量达139056kg/hm^2,比单季作增长1倍;在云南省冬季南繁中,在缩短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期加长,产草量更增大;在内蒙古冷凉秋莜麦区,裸燕323比对照(1)增产125%;在秋莜麦(高寒)区裸燕82比对照(1)增产29%,均表现适应性强,是粮草兼用的新品种,其营养成分高于对照种和玉米,是质优的饲用作物为养殖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饲用后,每头牛日增奶量2.13kg,年增值1861.5元/头,栽培技术简便、成本低,减轻了农民投入和负担,增加的经济效益显著,是适宜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集成、应用大棚草莓天敌治虫、熊蜂授粉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草莓品质。在大棚草莓上,以常规管理作为对照,采用草莓害虫天敌和熊蜂授粉相结合的模式防治大棚草莓害虫、提高果实品质。研究表明,采用多种天敌联合防治技术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控制效果持续时间更长。其中对叶螨的防治效果达到74.29%;对粉虱的防治效果达到59.38%;对蚜虫的防治效果达到61.03%。熊蜂授粉技术与人工授粉对比,草莓形状、果色,平均单果重、果实维生素C含量、固形物含量以及固酸比都显著提高,畸形果率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多种天敌防治技术对虫害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优于传统化学防治方式,降低了农药残留;熊蜂授粉技术显著提升了草莓品质、品相及单果重量。  相似文献   
146.
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的交互影响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准确、快捷地估算水力渗透系数是科学管理的关键。但是,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管理者所研究的尺度一般较大,在十几甚至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里面,传统的Kriging方法显得过于复杂,实用性大大降低。该研究在更加注重简单性与实用性原则的前提下,对Kriging方法进行了简化,并以此评价地下水的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147.
为揭示甜瓜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维护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从而保证甜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甜瓜连作对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连作5a后,钾肥缺失明显,土壤中速效钾含量较未连作土壤下降了47.26%;氮肥出现富集现象,全氮量较未连作土壤提高了44.92%,磷肥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增加显示逐年上升趋势,而脲酶和磷酸酶则分别下降了31.25%和31.54%,这种下降将不利于作物对氮素及磷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针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机物和有机磷浓度高、可生化性差,传统工艺难以达标的问题,进行催化铁还原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为现有处理工艺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摇瓶试验和SBR持续试验,对催化铁还原技术和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处理现有草甘膦废水生物出水COD和磷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将催化铁还原技术与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能够提高草甘膦农药废水的COD和TP去除效果;耦合的SBR系统在微氧条件下对原厌氧出水的COD和TP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0%和50.0%以上,正磷酸盐浓度在20.00 mg/L以下。[结论]催化铁-生物耦合为草甘膦废水的处理和改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试验结果表明:48%排草丹液剂是一种触杀性的除草剂,该药剂杀草谱较广,能有效的控制马铃薯田的1 a生阔叶杂草,是苍耳的特效防治药物。在阔叶杂草2~4叶期用药防除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以有效成分用量为1080mL/hm2效果最好,20d的株防效为90.52%,40d株防效为85.11%;而40d的鲜重防效为91.50%,比清水对照增产16.87%。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制作一款香甜可口,款式新颖,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红树莓马铃薯软糖。[方法]以马铃薯、蔗糖、红树莓果汁、魔芋胶和明胶复配凝胶剂为原料,产品固定使用100 g马铃薯,以蔗糖的添加量、凝胶剂的使用配比、凝胶剂的使用量以及红树莓果汁的添加量为单因素分别进行试验,以感官评价为评分标准研究各因素对红树莓马铃薯软糖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红树莓马铃薯软糖的配方。[结果]试验得出,制作红树莓马铃薯软糖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100 g,蔗糖添加量为45%,凝胶剂的添加比例为2.5∶1(明胶∶魔芋胶),凝胶剂的添加量为2.00%,红树莓果汁的添加量为85%,该条件下制得的红树莓马铃薯软糖感官评价得分最高。[结论]该款软糖产品颜色鲜亮,软硬适中,风味独特,兼具营养保健功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