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146篇
基础科学   120篇
  108篇
综合类   1272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21篇
园艺   301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71.
2008年初冬时节,笔者来到融安县大将镇大将社区三马屯采访,见到两位农妇正在金桔地里忙着金桔树穿上“防寒衣”。骆大嫂告诉笔者:“在县、乡水果技术员的指导下,立冬后我们就给去年我家的挂果金桔穿上“防寒衣”(盖地膜尼龙)。春节前后将金桔投放市场,能卖上好价钱啊。”  相似文献   
172.
为了探讨黄河源区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在黄河源区退化季节性湖泊湿地研究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对酯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最高,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随退化加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和醇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随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氮含量和植被盖度对微生物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影响。该结果为黄河源区的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监测和近自然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3.
浅谈沼气池建设的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池建设作为农村能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又链接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沼气池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来抓,决定从1999年至2010年,每年完成20万户以上的沼气池建设任务,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田”建设相结合,带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区农村户用沼气池达320万户,沼气池入户率达40%以上,把广西基…  相似文献   
174.
利用世界银行项目管理中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及严格的环保规程等经验来提高广西大型林业工程管理水平,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5.
据 2 0 0 0年 6月《生态科学》 1 9卷第 2期陈沛文等文章称 :目前 ,番禺生态公益林面积3339亩 ,占省林地总面积的 77 1 % ,是从 1 991年开始 ,根据林分状况 ,经过补植套种 ;对原有松林带状砍伐 ,用马占相思等条块混交试验 ,1 993年全面实施 ,分期分批营造多树种混交林 ,共植苗木 542万株 :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尾叶桉、赤桉、南洋楹及配置观花刺桐 ,现郁蔽度在 0 6以上 ,绿化率 99 4 % ,生物物种有所增加 ,改善了森林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现正向多色彩、高层次、多树种、多功能混交发展 ,并注意发展乡土树和立法管理 ,建立保护区番禺…  相似文献   
176.
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属暖温带气候区,山区面积占71.6%,青石山区占山区总面积的40%。年降雨量856.4mm,年降水日85天,平均气温13.4℃。为探讨青石山区核桃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1年开始在费县芍药山乡大湾村、杏树湾村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园地选择选择土层较厚,一般在60cm以上,pH值7.0~7.5,土壤含盐量低于0.25%,地下水位较低的青石地块建园。2品种选择试验园采用早实品种,主要有:鲁光、香玲、元丰、岱丰等,对照园为隔子核桃、米子核桃等地方品种。用苗高60cm以上,基茎1.2cm以上的嫁接苗建园。试验园当年见花,第2年结…  相似文献   
177.
烟台市和招远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进行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活动时,查处了一起非法动物诊疗案件,执法人员依据《动物防疫法》有关条款对当事人进行了相应处罚。通过本案的处理,笔者建议在整顿动物诊疗机构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严格依法行政,同时还应充分重视普法宣传的重要性,为健全诊疗监管秩序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8.
【目的】组织培养是粗肋草种苗快速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红叶粗肋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影 响叶色的因素,保持其叶片色彩的红艳度,并为进一步稳定红叶类粗肋草高效组培技术及调控叶色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以红叶的广花红粗肋草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的增殖培养基、增殖方式、光照强度、光质等因 素对粗肋草叶色的影响。【结果】采用增加 0.5 g/L K2 SO4 的改良 MS 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广花红粗肋草增殖分 化苗植株更健壮、叶色更艳丽,移栽成苗率为 90.00%;相比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利用丛生芽增殖的组培苗叶色 更稳定、移栽成苗率更高;增殖阶段和生根阶段的光照强度为 4 000 lx 时,红色斑块面积增大,移栽成苗率更高, 为 88.89%;在红光︰蓝光 = 3 ︰ 7 的光质条件下培养,叶片叶绿素总含量最低为 0.037 mg/g,花色素苷相对含量 最高为 0.399 Units/g,叶片颜色红艳。【结论】利用改良增殖培养基、采用丛生芽增殖方式,通过调节光照强度、 改变红蓝光质比,能有效保持红叶粗肋草的叶色红艳度和提高组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9.
从高产角度出发,探讨3种耕作方式下甘蔗生长与产量差异.结果表明,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出苗历时明显短于深松犁松土深45 cm+四铧犁翻土深40 cm+圆盘耙碎土深30 cm处理和深松犁松土深45 cm+圆盘耙碎土深30 cm处理;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株高生长优势明显;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以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最高,比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5.05%~26.22%和24.43%~25.38%.因此,深松犁松土深45 cm+旋耕机碎土深25 cm处理的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明确1株从桉大毛虫上分离得到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生防潜力,为丰富虫生真菌资源及桉树林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鉴定后,通过菌株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 EF1-α、 β-tublin基因序列联合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以不同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与产孢量为指标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用病原菌孢子液喷洒供试虫体测定其寄主范围;将病原菌孢子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孢子悬浮液处理东亚飞蝗、红火蚁和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使用病原菌生产的菌粉进行大田防治试验,调查防治效果。【结果】从罹病桉大毛虫上分离到1株虫生真菌菌株DMC01,经致病性鉴定确定其为桉大毛虫致死病原菌;经形态学特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DMC01为爪哇棒束孢(Isariajavanica),全光照 (24 L∶0 D)、温度26 ℃、 pH 7、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和酵母浸粉条件下最有利于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DMC01寄主范围初步测定其可寄生5目15种害虫,在1×108孢子/mL处理6~10 d后, 4龄东亚飞蝗、红火蚁和4龄马尾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00%。2020年菌株DMC01菌粉对桉树林所有害虫的平均防效为51.9%,2021年平均防效达79.1%。【结论】从自然感染死亡的桉大毛虫上分离获得1株爪哇棒束孢菌株DMC01,该菌株对桉树林害虫具有高致病力,具有作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