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了多纹豹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幼虫分布型属随机分布。四种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五点式取样法精确度最高。分析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抽样数,进行了幼虫序贯抽样的计算。  相似文献   
32.
人为干扰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其林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2010年11月,通过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马尾松林分节肢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扰的加剧,群落的物种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而优势集中性增加;捕食性和植食性功能团个体数量增加明显,中性功能团则显著降低.重度干扰条件下,标准地存在主要害虫间歇性成灾,表明在人为活动干扰下马尾松林分抗虫能力...  相似文献   
33.
金龟子绿僵菌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5种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进行室内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金龟子绿僵菌菌株中,Ma1291-2菌株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效果最佳,校正死亡率达76.67%,其LT50值为5.4 d。不同浓度M a1291-2菌株悬浮液对浙江双栉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致病力加强,10 d内的LC50为1.98×105孢子.mL-1。该菌株的致死中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而缩短,5.05×108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短,为1.8 d;而1.05×105孢子.mL-1浓度处理下的LT50最长,为8.7 d。该菌株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金龟子绿僵菌在松墨天牛成虫僵虫体上的宿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被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菌株感染后的松墨天牛成虫僵虫放置于林地中,研究在林间自然条件下僵成虫体上绿僵菌孢子的宿存动态.通过2年试验发现:林间松墨天牛僵成虫体上孢子数量在试验初期(42天内)显著下降,以后下降趋势趋缓,84天后至僵虫完全腐烂基本稳定在每成虫10~5个孢子数量级;林地僵虫体上的孢子在126天内萌发率均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通过对不同时间僵虫体上绿僵菌对松墨天牛成虫的致病力研究发现,在10~7,10~6孢子·mL~(-1)数量级的接种量下,僵成虫体上的孢子致病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僵虫体上的孢子在野外宿存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35.
混合杀虫剂对松突圆蚧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利用混合及单一杀虫剂分别对松突圆蚧进行林间药效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混合药剂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最佳混合药剂及其组合为40%杀扑磷乳油1∶1000+40%毒死蜱乳油1∶1000+40%氧乐果乳油1∶500混合,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6.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机械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测试计量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机器人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高等研究等各个领域。在机器人众多研究问题中,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一直是比较复杂并较难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遗传算法,根据移动机器人工作特点和运动特性,采用几何法建立了机器人工作空间的环境模型,并对路径进行了有效编码,为机器人实时规划出无碰撞、路线短的全局路径,对其运动轨迹进行有效跟踪。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研究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在行进过程中能及时、有效地避开前方障碍,可靠性强,稳定性好,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7.
樟翠尺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8.
<正>本文是福建省昆虫资源调查的一部分。有关福建省缘蝽科昆虫种类的记载,主要有:胡经甫、1932年,在《福建省昆虫初步名单》中记载了12种;冯桂一、1941年、3种;马骏超1942年、10种;李凤荪、1952年、9种;肖采瑜、1977年,在《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中记载了32种;赵修复,1981年,在《福建省昆虫名录》中记载了47种等等。我们根据福建林学院、福建省林业厅、福建林校、建阳地区林业局、南平市林业局以及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  相似文献   
39.
对28个马尾松家系受松突圆蚧危害后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个家系可分为3类。第1类包括家系330,341,CK1,502,1,388,662,246,458,469,386,生长最好;第2类包括家系588,232,90,402,465,155,生长状况次之;第3类包括家系545,391,318,390,439,675,478,329,772,586,350,生长较差。综合生长状况和受松突圆蚧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家系330,386对松突圆蚧的抗性较高,可推广应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40.
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林间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花角蚜小蜂控制松突圆蚧, 通过3 年的野外定位观察, 研究了其扩散能力、扩散后寄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花角蚜小蜂扩散力弱, 1 年约扩散200 m, 在林间可跳跃式扩散, 但其扩散距离总体上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林分条件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其扩散有极显著影响; 较大的初始放蜂量、7∶1 的雌雄配比预处理、在中坡或上坡放蜂等有利于其扩散。放蜂1 年后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雌成蚧的寄生率随扩散距离增大而显著降低, 在放蜂点及与其相距50 m、100 m、150 m 和200 m 处的寄生率分别为41.8%、34.7%、19.8%、11.0%和3.8%; 初始放蜂量和雌雄配比对该蜂扩散至100 m 处的寄生率未见明显影响。这说明, 花角蚜小蜂较强控害作用和较弱扩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其野外种群的稳定, 依赖局部放蜂难以实现对松突圆蚧的持久控制, 而大面积、空间间隔合理的多点放蜂、时间间隔的有序补充放蜂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途径。最后, 就放蜂点布局、补充放蜂、蜂源采集、初始放蜂量和放蜂的雌雄配比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花角蚜小蜂利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