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2.
杂交水稻新组合蓉优91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蓉优918是选用优质恢复系蓉恢918与抗病不育系蓉18A配组育成的具有高产稳产、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性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6月通过四川省审定.  相似文献   
103.
优质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蓉18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蓉18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绵5B为母本,D香lB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自交后与绵5A测交、回交育成的籼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穗大、配合力好、米质优、抗稻瘟病性强等特点,2006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蓉稻415、蓉18优447、蓉18优188 3个杂交稻组合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4.
在甘肃中部干旱区,造林成活的关键因素是水分,如何增加、保持土壤及苗木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仍是当前和今后干旱造林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增水、保水提出了八条技术措施。重点对反坡梯田整地技术进行充分论证、肯定,认为此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2008、2010-2013年在金沙江下游水富/宜宾断面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的影响。共采获圆口铜鱼卵苗6190粒(尾),其中鱼卵74粒、鱼苗6116尾;2013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在水富/宜宾断面未采集到圆口铜鱼卵、苗。各年圆口铜鱼卵苗江汛期和最大日径流量分别为:2008年6月12日-7月2日、3.79×107粒(尾),2010年6月22日-7月10日、3.47×107粒(尾);2011年6月23日-7月4日、9.58×107粒(尾);2012年6月24日-7月13日、1.22×107粒(尾)。圆口铜鱼卵苗江汛与金沙江下游的水文流量持续增长相关,卵苗日径流量高峰值与洪峰过程较一致,最大日径流量基本先于最大水文流量前出现。圆口铜鱼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较短时间内(2~3周)。2008年向家坝水电站截流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圆口铜鱼早期资源补充量为2.12亿粒(尾);2010-2012年导流施工期间早期资源补充量分别为1.65亿、1.61亿、0.82亿粒(尾),呈下降趋势;2013年无早期资源补充。溪洛渡、向家坝2个梯级大坝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圆口铜鱼卵苗向下游漂流的途径。要合理制定水电梯级调度方案,促进或引起圆口铜鱼自然繁殖过程,并降低圆口铜鱼卵苗在库区的死亡率;加强圆口铜鱼现有栖息地保护,严格控制或禁止在产卵场捕捞亲鱼;开展圆口铜鱼在梯级大坝上下游间群体交流连通性的可能性研究和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拉萨河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10月,在拉萨河热震藏布-河口中下游河段及支流共设置16个采样断面(拉萨河干流10个、支流4个,雅鲁藏布江汇口2个),对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拉萨河评价河段干、支流底栖动物共31种,其中环节动物5种,占16.13%;软体动物3种,占9.68%;节肢动物23种,占74.19%。优势种有正颤蚓(Lumbricus tubifex)、四节蜉(Baetidae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sp)、网石蝇(Perlodidae sp)、钩虾(Gammaridae sp)等。直孔电站影响河段底栖动物现存量较高,密度、生物量平均分别为31 911个/m2、117.65 g/m2。剔除直孔电站影响河段,拉萨河干流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分别为32个/m2、0.92 g/m2,支流密度、生物量分别为63个/m2、0.78 g/m2。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为0~2.02。直孔电站运行对拉萨河中、下游河段底栖动物整体影响较小;对库区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群落结构由流水型向耐氧、静水型的环节动物、摇蚊转化。  相似文献   
107.
红壤生地种植不同品种绿肥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品种绿肥在红壤水田生地的产量和养分累积差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生地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品种绿肥产量和养分累积量;在现有施肥条件下,紫云英+黑麦草混播处理在鲜草产量、干物质总产量和氮磷钾素养分总累积量分别达到92 505、26 835和1 099.6 kg·hm-2,均高于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单播处理,是熟化红壤生地土壤首选的绿肥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笔者于2006年10-11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演丰镇进行25%势克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丰园195是由外韩9316与大唐宣5637配制而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75~80 d(天),中桩叠抱,叶绿色,叶帮浅绿,植株长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54.7 cm,叶球高36 cm,开展度80 cm,单球质量5.8 kg,每667 m^2产量8000 kg左右。叶帮薄,粗纤维少,口感细腻。高抗病毒病(TuMV)、软腐病,抗霜霉病,耐贮藏,适宜华北和东北地区早春或秋冬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0.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为解决赛马跨境移动过程中各国检疫标准不一的问题,促进国际马术赛事的赛马临时进口便利化,提出了高健康高性能(HHP)马匹的新概念。本文从HHP马场和马匹认证、生物安全准则、HHP证书等方面概述HHP马匹实施框架,并回顾了HHP国内外实施现状,展望了其在我国的应用。建立HHP既可以便利赛马跨境移动,又保障良好的动物卫生保护水平,可为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举办高水平国际马术赛事及出境参赛提供更多机会。目前该规则在国际上的实际应用尚处起步阶段,在国内仍处于空白阶段。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马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宜我国国情的赛马跨境移动检疫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