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基础科学 | 4篇 |
1篇 | |
综合类 | 45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130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给我国养殖业带来了发展良机,我国的禽类产品越来越多的打入世界市场,但同时也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传染性法氏囊病(1979)、禽脑脊髓炎(1983)、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1986)、产蛋下降综合征(1986)、番鸭细小病毒病(1988)、鸡传染性贫血(1992)、鸡传染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瘦肉精"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各地对生猪"瘦肉精"残留控制的力度空前加强,地方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采购简单、快速、准确的"瘦肉精"金标快速检测试纸条进行"瘦肉精"检测。吴江市地处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之一,2005年以来我市开始使用“瘦肉精”快速检测试纸,对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进行“瘦肉精”抽检检测,并对违法添加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地区鸭肝炎病原分离及其致病性和理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鸭肝发病雏鸭群进行病原分离、致病性试验及理化特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到9株野毒,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9株野毒具备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的基本特征,但其毒力具有不均一性。对7日龄雏鸭的致病力,其中3株LD50分别为10^-4.36/0.3mL,10^-4.17/0.3mL和10^-4.08/0.3mL;另外3株LD50分别为10^-2.48/0.3mL,10^-2.39/0.3mL和10^-2.19/0.3mL;其余3株对7日龄雏鸭无致病性,但2株对1日龄的雏鸭却有一定的致病性,1株无致病性。该研究成果为分析本地区鸭肝炎疫情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检测鸭肝炎病毒Ⅰ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Ⅰ型(duck hepatitis virus Ⅰ,DHV Ⅰ)感染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我国于1963年在上海首次报道了该病的临床病例,至今,全国各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已有多种检测DHV Ⅰ抗原的方法,如免疫电镜、Dot-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等,这些方法在DHV Ⅰ的诊断中各有优势.PCR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单等优点[2~4].本实验通过目前已发表的DHV Ⅰ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RT-PCR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5.
陈建红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0,(3):6-9
认识到霉菌毒素很可能是每一种饲料原料固有的危险因子,是确保这些危险因子对采食它们的动物产生最小影响的关键所在。对正确采集的样本进行精确的分析,将会对防止饲料腐败提供正确的资料。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掌握霉菌毒素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鸭肝炎流行动态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肝炎(Duck hepatitis,DH)又称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的雏鸭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患鸭呈现沉郁、转圈、抽搐、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并具有肝脏肿胀、出血,胆囊充盈,胆汁颜色变淡等病理变化。鸭肝炎呈世界分布,其病原具有三个抗原性互不相关的血清型(血清Ⅰ型、Ⅱ型、Ⅲ型)。我国自1958年在上海发现本病,至1996年前后,各地暴发与流行的鸭肝炎病原均属于标准DHV-Ⅰ型,其疫情可以被标准DHV-Ⅰ型疫苗及抗体良好控制。1996年福建林世棠报道在福… 相似文献
7.
8.
9.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防制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基本特征 鸭病毒性肝炎 (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 (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各品种雏鸭高致死率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患病雏鸭在临床上以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肝脏肿大、表面呈现斑点样出血为特征。 2流行要点 鸭肝炎病毒具有三个在抗原性上互不相关的血清型 :Ⅰ、Ⅱ和Ⅲ型。其中Ⅰ、Ⅲ型属于小 RNA病毒科,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 在国外, DHVⅠ型最初于 1949年发现于美国,其后陆续传遍世界各养鸭基地,并在美国 (1988)、印度 (1967)和埃及 (1978)发现其变异毒株。其中美国变异毒株已被证… 相似文献
10.
选用禽源干扰素、黄芪多糖、人参皂苷、禽用抗菌肽、蜂灵散和植物血细胞凝集素分别按常用剂量单一及两两组合在接种疫苗前后3d连续喂服3次,对14d首免(0.3mL/只)、21d二免(0.6mL/只)禽流感H5亚型疫苗的白鸭进行免疫促进试验。结果显示,各免疫组雏鸭H5AI HI抗体于第6周龄达到峰值,单独作用组分别为8.0log2、7.3log2、7.73log2、9.0log2、9.18log2、9.0log2,免疫对照组为7.75log2。两两组合作用组抗体在6~7周龄达到峰值的7.3log2~9.6log2,其中干扰素+蜂灵散组、干扰素+黄芪多糖组、人参皂苷+抗菌肽组抗体峰值比单用组高1log2~2log2,高于免疫对照组峰值近2个滴度(9.64∶7.75)。试验结果表明,单一促免试验,以蜂灵散、抗菌肽、血凝素三种免疫促进效果最好,高于免疫对照组1个滴度以上。组合免促,以干扰素+蜂灵散效果最好,植物血凝素、蜂灵散单一免促组与之相近。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效果较为明显的雏鸭禽流感疫苗免疫促进剂,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