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雷州半岛桉树能源林品种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州半岛5种桉树的生长量、生物量、热值和物质组成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做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种桉树综合得分排名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雷林1号桉>赤桉。尾细桉和巨尾桉得分较高,为适合能源林发展品种;赤桉和雷林1号桉得分较低,不适合作为能源林品种。  相似文献   
52.
研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以白菜、萝卜和油菜种子为受体,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对蔬菜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的茎叶在密闭系统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化感作用。白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4.2%、25.0%和21.7%;油菜的根长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0.8%和31.8%,但苗高比对照增加4.6%;萝卜的根长比对照减少27.1%、苗高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1.2%和8.2%。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对白菜、萝卜和油菜的幼苗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减少75.4%、13.2%和34.8%;油菜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分别减少81.2%、13.8%和18.2%;萝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减少81.1%、56.6%和29.4%。而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3.
对雷州半岛6年生11种桉树无性系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炭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桉树无性系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GL4>GL9>DH32-22>LH5>DH201-2>LH1>M1>EC34>柳桉1>UC184-1>SH7,林分蓄积量最大的GL4是最小的SH7的2.12倍。11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变化不一致,但都以树干的最大,叶片的最小。LH5和GL4的林分生物量最大,均高于180t·hm-2,SH7和UC184-1林分生物量较小,均低于130t·hm-2,其它几种较为平均,在140~170t·hm-2之间。11种桉树无性系炭化量受林分生物量和炭化率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炭化率越大,炭化量越大。LH5、DH201-2、LH1和GL4的炭化率较高,均大于20%,UC184-1和SH7的炭化率最低。11种桉树无性系中LH5林分生物量最大,炭化率最高,故炭化量最高;其次为GL4和LH1,其炭化量均高于60t·hm-2,EC34、GL9、柳桉1、M1和DH32-22均大于50 t·hm-2,UC184-1的炭化量低于40 t·hm-2为最低。综合生长量、生物量和炭化率分析,GL4、LH5、GL9和DH32-224个无性系为一类,可作为薪炭林品系发展;LH1、EC34、DH201-2和M14个无性系划分为一类,作为薪炭林发展潜力较低;柳桉1、UC184-1和SH73个无性系为一类,不适合作为薪炭林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中国桉树培育技术百年发展史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桉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保障我国木材安全的重要树种。但是,支撑桉树快速发展的培育技术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总结。文中简要介绍了世界桉树引种概况,总结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展望了我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方向,并就影响桉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桉树培育技术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为桉树零星引种和四旁绿化阶段;二是桉树培育技术的起步阶段,以1954年成立“粤西林场”为标志;三是桉树培育技术的积累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90年形成了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的雏形;四是桉树培育技术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90年以后,桉树造林和抚育技术措施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全年造林技术得到发展和完善,现代桉树培育技术体系将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55.
本文采用了连续12次16年生标准地的观测数据,以模型H=a+b/(c+A)作为导向曲线,标准年龄为7 a,编制了尾巨桉中大径材立地指数表.经过x2? 检验和标准差检验综合得出,所编制的立地指数合理,科学可行.本研究提出培育桉树中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小于20,培育桉树大径材的立地指数不应低于24.施肥提高了林地的立地指数,施肥量越多,立地指数提高的幅度越大;这种提高幅度在施肥量少的时候较大,当施肥量逐步增大的时候,立地指数的提高幅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桉树人工林无节材培育修枝技术的理论和研究。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高品质木材的大量需求,人们开始将桉树纸浆材人工林栽培向更高价值含量的锯材转化。众多研究表明,影响桉树木材外观等级的主要因素是节子。要从根本上解决木材质量的问题,合理而科学的修枝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修枝直接影响树冠动态发展,而树冠动态与树木的生长直接相关。尽管桉树自然整枝能力较强,但不能靠它获得大量无节材,修枝措施必不可少。修枝对树木生长和木材材质都会产生影响。合理的修枝强度会促进树木生长,而科学的修枝技术对高品质无节材的形成相当关键。为了使修枝达到最大效益,在非生长季节以及树冠郁闭前修去小枝活枝,并且保证修枝伤口平滑和注意伤口保护是最合适的修枝处理。伤口的愈合与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7.
桉树幼龄能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营造能源林的1年生桉树无性系DH201-2和DH32-29两种林分进行了调查,并对6种不同密度配置下林分生长量、生物量现存量、热值以及能量生产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两个无性系高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密度与胸径生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蓄积生长受密度效应的影响极显著;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则相反;热值受密度影响较小或无影响;能量生产效果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造能源林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生物质能,因此在营造能源林的时候,应结合立地条件适当密植,以提高能源林产量。  相似文献   
58.
介绍一种估计立木材积的新形数模型陈少雄,罗林文编译(林业部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湛江市524022)1引言圆柱体形数的定义是:树干村积与以胸径为直径,以树高为高的圆柱体体积的比值。如果知道或能估测一棵树的圆柱体形数时,其立方英尺材积就能由树木断面积(sp....  相似文献   
59.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间伐控制对桉树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3年生的尾巨桉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结果表明间伐处理会对桉树人工林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产生显著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差异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6年生处理组的桉树平均树高、每亩蓄积量与同期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年生时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作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处理林分的经济收入显著高于不间伐的收入,而间伐处理至1110株/hm2的林分可获得最大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0.
在雷州半岛的唐家林场设立了7种施肥处理试验①ck(不施肥对照)、②P_(15)、③K_8、④P_3K_4、⑤N_2P_4K_4、⑥N_3P_6K_6、⑦滤泥5kg+N_5P_2K_2,分别于2a、3a和4a时进行了调查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影响尾叶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的生长,这种影响在2a~4a间都到达显著水平。在7种处理之间,所有6施肥处理都与对照差异显著;多元素与单元素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2a~4a间,N_3P_6K_6处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材积生长量都最大。 N_3P_6K_6处理的产值最高,利润也最高,比排第2的常规施肥处理N_5P_2K_2利润多12.5%;是对照处理利润的3.75倍,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