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 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列区试验设计 ,设造林密度和追肥 2个因素 ,每个因素 6个水平 ,4次重复。密度因子作主区 ,追肥因子作副区 ,各个因素和各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试验小区面积 0 .0 4hm2( 2 0 m× 2 0 m) ,共计 14 4个小区 ,连续 5 a观测。经过方差分析得出 ,造林试密度对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在 6种参试密度中 ,造林密度越大 ,林分平均高、胸径越小 ,蓄积量越大 ;6种配方追肥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显著 ,对胸径和蓄积量生长影响显著 ;密度与追肥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所有 36个列区试验组合中 ,按经济效益排列前 5名的密度和追肥最佳组合分别为 :2 2 2 2株· hm-2和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2 0 0、15 0、10 0 kg,1667株· hm-2和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30 0、2 0 0、2 0 0 kg;1667株· hm-2 和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2 0 0、15 0、10 0 kg;2 2 2 2株· hm-2 和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10 0、5 0、5 0 kg;12 5 0株· hm-2 和每公顷施 N、P、K分别为 2 0 0、15 0、10 0 kg。它们的蓄积量分别为 183.94、188.43、169.95、164 .33、163.0 3m3· hm-2 ;利润值分别为 14 977.44、14 965 .0 9、13832 .83、13785 .80和 13345 .18元· hm-2 。  相似文献   
32.
不同栽培措施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列区试验设计,设造林密度和追肥2个因素,每个因素6个水平,4次重复.密度因子作主区,追肥因子作副区,各个因素和各处理按随机区组排列.每个试验小区面积0.04 hm2(20 m×20 m),共计144个小区,连续5 a观测.经过方差分析得出,造林试密度对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和蓄积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在6种参试密度中,造林密度越大,林分平均高、胸径越小,蓄积量越大;6种配方追肥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显著,对胸径和蓄积量生长影响显著;密度与追肥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所有36个列区试验组合中,按经济效益排列前5名的密度和追肥最佳组合分别为:2 222株.hm-2和每公顷施N、P、K分别为200、150、100 kg,1 667株.hm-2和每公顷施N、P、K分别为300、200、200 kg;1 667株.hm-2和每公顷施N、P、K分别为200、150、100 kg;2 222株.hm-2和每公顷施N、P、K分别为100、50、50 kg;1 250株.hm-2和每公顷施N、P、K分别为200、150、100 kg.它们的蓄积量分别为183.94、188.43、169.95、164.33、163.03 m3.hm-2;利润值分别为14 977.44、14 965.09、13 832.83、13 785.80和13 345.18元.hm-2.  相似文献   
33.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是高校绿化工作的总目标,以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为例,研究南方高校校园绿化现状及植物配置效果,分析评价校园绿化植物的种类、数量、配置形式、生长状况、抗污染能力、绿化面积等的优劣,提出南方高校校园绿化要以创建植物群落景观为目标,创建绿色生态校园.  相似文献   
34.
肉鸡腹水症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对肉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汇总了近年用中草药防治肉鸡腹水症的研究资料,阐述了肉鸡腹水症病因及用中草药防治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中草药防治本病的作用机理,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生物量变化于15.11~301.80t/hm~2。各林龄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例均最大,为36.07%~90.49%,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所占比例基本随林龄增加而减小,分别占4.62%~18.73%,1.55%~24.09%和2.83%~21.11%。乔木层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24.91%~66.79%,在1~3年生尾巨桉林分中其比例呈增长趋势,在3~5年生林分中呈下降趋势,在5~7年生林分中又逐渐增加;叶、枝、根、皮生物量分别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2.37%~23.63%,8.90%~20.70%,17.34%~30.49%和4.55%~8.08%。【结论】1~7年生的5个林龄尾巨桉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表现各异;5~7年生尾巨桉林分生物量较其他树种人工林林分高,是生长较快、碳汇潜力巨大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6.
在塔斯马尼亚州的瑞吉莱(Ridgley)和澳州首都地区堪培拉,对篱笆状生长的嫁接亮果桉,利用多效唑进行单株根颈淋施处理。伞形花序产生在瑞吉莱提早3年,在堪培拉提早2年。在堪培拉,对嫁接树进行树干注射的方法早已被证明只在第1年有效。嫁接树不进行处理,直到第3年才能见到一些伞形花序。多效唑减低内生赤霉素的水平。赤霉素的水平和提高嫁接亮果桉繁殖活动的紧密联系说明了多效唑处理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的比率来调节。  相似文献   
37.
4个尾巨桉幼林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尾巨桉幼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土壤有机C和全N降幅较大,全P和全K降幅较小。4个林地土壤C/N比变化范围为7.95-21.78,平均值为12.36;土壤C/P比变化范围为23.85-57.52,平均值为40.85;土壤C/K比变化范围为3.61-13.09,平均值为9.05;土壤N/P比变化范围为1.24-7.36,平均值为4.30;土壤N/K比变化范围为0.18-2.37,平均值为1.05;土壤N/P比变化范围为0.16-0.35,平均值为0.25;土壤有机C与养分全量的N、P、K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与全K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8.
以13个月生的尾巨桉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比了HemiView和TRAC两种冠层分析仪在测定叶面积指数时相对于实际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的差异,结果显示HemiView测定值<TRAC测定值<实测值,并分别对两种冠层分析仪的测定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模型验证,得出二次曲线为最好的回归模型,二者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7.988-14.547 x+8.338 x2和y=4.613-5.101 x+2.192 x2,拟合度分别为0.952和0.973。  相似文献   
39.
研究中草药添加剂、芦荟多糖对肉仔鸡血清激素、血清蛋白质、钙磷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饲粮中添加中草药、芦荟多糖,能显著提高T3、T4含量,降低GH水平,血钙、血磷含量升高,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结果还表明,添加中草药、芦荟多糖皆可显著地提高肉鸡生长速度,降低了料肉比,添加中草药+芦荟多糖较好。  相似文献   
40.
以小密度667株.hm-2在3个立地指数22、24和26条件下,16年生林分生长结论为:(1)立地指数22、24和26达到中大径材培育目标的时间和年均生长量指标分别为10 a、8 a和7 a,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1.6、27.2和31.1m3.hm2。(2)胸径生长和分布:胸径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2 a胸径每年生长超过4 cm,第3年超过2cm,4~6年超过1c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 a的观测过程中,每年都稳定超过0.4 cm;在生长前期,2年生时,只有2~3个径阶;到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7个;到16年生时,径阶增加到10~11个(。3)平均高生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变小,前3 a树高生长均超过3 m;第4~5年超过2 m,5~10 a超过1 m,以后越来越小,但在16年的观测过程中,每年稳定超过0.6 m。(4)蓄积量生长的高峰值都出现在第4年,且峰值都很大,指数22、24和26的峰值分别为43.3、52.23和54.69 m3.hm-2,为平均生长量的2倍,峰值过后年生长量迅速下降,第1年下降超过10 m3.hm-2,第2年下降7 m3.hm-2,以后逐年下降,但降幅收窄;指数22、24和26的连年与平均蓄积生长曲线的交叉点均出现在第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