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19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适宜栽插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栽插密度15万~33万穴/hm2范围内,研究了超级杂交晚稻淦鑫688不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淦鑫688栽插密度以每公顷植27万穴(行株距24.0 cm×15.4 cm)为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2.
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品种以籼稻为主。近年来我国粳米需求量逐渐增大,研究者提出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等资源进行晚季稻籼改粳以提高粳稻总产量。系统研究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氮肥运筹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方法】 2011~2012年,在南方典型双季稻区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和甬优8号为晚稻材料,在总施纯氮量 225 kg/hm2 条件下,设置10∶0、8∶2、7∶3、6∶4、5∶5、4∶6、3∶7 七种基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通过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茎蘖动态、光合物质生产与积累、氮 素吸收利用以及稻米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南方稻区双季晚粳稻氮肥精确运筹模式。【结果】 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数呈减少趋势。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在6∶4、7∶3范围内,双季晚粳稻群体穗数充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且结实率和千粒重较稳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最高产量为9985 kg/hm2。拔节前群体茎蘖数增加较慢,但高峰苗数适宜,拔节后群体茎蘖数下降平缓,茎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于70%;生育中期和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较高,群体光合势高,光合生产力强,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随基蘖肥占总施氮量比例降低,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公斤稻谷需氮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6∶4和7∶3处理拔节前氮素积累量较少,拔节至抽穗期氮素积累量和成熟期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4和7∶3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百公斤稻谷需氮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 与基蘖肥比例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同时该氮肥运筹模式可改善稻米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但增加了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RVA谱特征值各指标不能同时达到最佳值。【结论】基蘖肥∶ 穗肥为 6∶4、7∶3的氮肥运筹方案,可使双季晚粳稻高产、优质、高效得到较好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枣果实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陕北狗头枣果实为材料,测定了狗头枣不同时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表明,SOD活性先大幅度下降,之后缓慢上升,全红期后又下降;CAT活性在全红期前呈上升趋势,之后缓慢下降;APX活性在成熟期前总体呈上升趋势,之后小幅下降;SOD活性变化最大,是成熟衰老过程的关键酶之一,其参与清除活性氧的第1步反应,清除枣果实内的H_2O_2,APX和CAT在SOD之后启动,参与清除活性氧的第2步反应,这3种保护酶协同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枣果实的生长发育。适当提高枣成熟期枣果实的这3种保护酶活性,可以延长鲜枣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74.
羊肚菌液体培养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测定了编号为M延-10羊肚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培养液pH值、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愈创木酚酶、蛋白酶酶活性及蛋白质、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5种酶活性有一定变化规律,但不同酶活性有较大差异,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培养过程中蛋白质、糖含量随时间变化,且与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75.
为了深入研究枣GATA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功能以及为枣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NCBI、TAIR、Planttfdb、HMMER、Pfam、SMART、MEME、GSDS、Plant Care、STRING在线网站以及DNAMAN6、Map Inspect和MEGA5软件,对枣GATA转录因子的个数、理化特征、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树、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和蛋白功能联系预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枣含有28个GATA转录因子,根据结构域的不同分为四个亚族:GroupⅠ、GroupⅡ、GroupⅢ和GroupⅣ。其中GroupⅢ和GroupⅣ处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另外,枣12条假染色体上共鉴定到7条染色体分布有枣GATA基因(22条),其中第6条、第8条、第9条和第10条染色体分布最多(4个),第12条分布最少(1个)。同一亚类里枣GATA转录因子含有相同的保守基序,基因结构也比较相似。本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枣GATA单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之间的功能、基因进化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狗头枣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陕北延川狗头枣为材料,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料水比、提取温度、浸提时间对枣粗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狗头枣粗多糖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g枣粉:350mL水+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2次+pH值8.0。本试验对红枣粗多糖的提取开发利用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DNA粗提取与鉴定试验的材料和试验条件进行探索,为该试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得到普及推广提供帮助。[方法]以鲜茼蒿叶、鲜芍药叶、鲜芹菜叶、鲜枣树叶、干枣树叶、鲜龙爪槐叶、鲜月季叶等多种常见植物叶片为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试验。[结果]在所选择的试验材料中,以鲜龙爪槐叶、鲜月季叶效果最佳;鲜芹菜叶、鲜枣树叶、干枣树叶次之;鲜茼蒿叶、鲜芍药叶亦可以。[结论]该研究提供了几种DNA粗提取与鉴定的最佳试验材料,为该试验简便高效的进行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8.
以冬虫夏草新鲜子实体为材料,分别采用SDS抽提法、TRIzol法、CTAB-LiCl法和DEPC水法4种方法进行总RNA的提取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紫外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中DEPC水法提取的总RNA质量最好,SDS抽提法次之,CTAB-LiCl法和TRIzol法效果最差。从RNA质量、操作难度、经济与否等方面综合分析,DEPC水法是较为理想的提取冬虫夏草新鲜子实体总R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木枣组培苗叶片中总糖、蛋白质、脂肪、Vc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木枣叶片中总糖、蛋白质、脂肪和Vc含量变幅分别为2 .73 %~ 4.0 9%、6.71%~ 10 .47%、1.76%~ 2 .2 7%、0 .0 40 3 %~ 0 .0 63 0 %。这 4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在木枣组培苗叶片生长 3 0~ 3 5d时达到最高峰 ,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0.
酸枣品种间常见生物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编号为S1 、S2 和S33个酸枣品种常见生物物质的含量 ,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可溶性糖含量 ,S1 极显著高于S2 、S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S1 显著高于S2 、S3;粗纤维含量 ,S1 显著高于S2 、S3;维生素C含量 ,S1 极显著高于S3,显著高于S2 ;总酸含量 ,S3、S2极显著高于S1 ;游离氨基酸含量、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