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4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5篇 |
农学 | 134篇 |
基础科学 | 215篇 |
148篇 | |
综合类 | 971篇 |
农作物 | 147篇 |
水产渔业 | 97篇 |
畜牧兽医 | 432篇 |
园艺 | 191篇 |
植物保护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100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92.
为研究有机培肥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淋溶的方法,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有机培肥后,明显降低了优势流中各种养分的淋失速度,从而使养分的淋失总量减少,为未施秸秆处理的1/3左右.有机培肥土壤对于淋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淋溶液中养分浓度总体降低的同时,各种养分的浓度降低的幅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对水溶性K和铵离子的效果最明显,而对硝态氮(NO-3-N)保持作用则相对差些.上述结果说明,有机培肥对减少土壤优势流造成的土壤养分淋失以及降低地下水污染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环太湖丘陵地区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输出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太湖水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其中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太湖富营养化有着相当大的贡献,为此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环太湖丘陵地区进行了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磷素随地表径流输出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TP和PO4-P浓度的变化趋势表现出随流量变化的特征,浓度峰值均发生在或稍滞后于径流峰值,次降雨事件中,悬浮态磷素流失量显著高于溶解态磷素,尤以悬浮态磷酸盐最为显著。此外,径流中磷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有机磷含量,径流有机磷含量表现随时间快速下降的趋势,有机磷主要以溶解态形式输出,以悬浮态形式输出的量极少。 相似文献
94.
中东大麦群体农艺性状多样性与生态地理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16份大麦材料(引自中东5个不同生态地区的5个野生大麦自然群体和其相应地区的5个农家种大麦群体)分2a种植在陕西关中地区,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群体间分别在株高、穗长、芒长、穗下节长、旗叶宽、旗叶长、穗粒数、分蘖数等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麦群体间总体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大麦群体间多样性高于农家种。3个地区的大麦农艺性状差异更加显著;野生大麦群体间多样性高于其群体内,而农家种大麦群体间多样性低于其群体内。试验材料的农艺性状和来源地生态地理环境关联分析表明,部分性状可以和生态地理环境相关联,主要是和作物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与温度、降水量及海拔等因素相关联;与农家种大麦相比,野生大麦与生态地理环境的关联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5.
对海拉尔东山达乌尔黄鼠的贮食对象及数量进行研究。通过对黄鼠洞的挖掘和黄鼠的饲养试验发现,不同年龄黄鼠的采食量不同,成年鼠日均采食量22.8 g,幼鼠日均采食量15.5 g。黄鼠喜欢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冰草。在黄鼠洞挖掘中发现9个洞,每个洞中储藏的大麻籽46.8 g、枯黄植物5.9 g、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冰草也有发现,说明黄鼠喜食种籽、冷蒿、黄蒿、糙隐子草和冰草。黄鼠的取食对象随着周围环境和生境类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其食物贮食的研究需要长期进行。 相似文献
96.
钟池;李鑫;舒展;陈卓;冯雷喜;马义诚;赵红琼;郝智慧;姚刚 《畜牧与兽医》2020,(12):89-96
动物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稳态与宿主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为了研究伊维菌注射和浇泼两种驱虫方式对绵羊体内体外寄生虫的驱虫效果,以及处理后绵羊肠道菌群的变化,将75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成年健康生产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只,3个组分别为:不驱虫对照组、浇泼驱虫组、注射驱虫组进行驱虫试验。在驱虫21 d后,评价驱虫效果。每组随机采集15只绵羊直肠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扩增子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浇泼驱虫组和注射驱虫组羊体表寄生虫和体内虫卵在驱虫后均显著降低(P<0.01);2个驱虫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结构的α和β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门和属水平物种也未见显著组间差异(P>0.05)。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大,为3组羊中的优势菌群。疣微菌科未明确分类的属(UnspecifiedRuminococcaceae)和拟杆菌目未明确分类属(UnspecifiedBacteroidales)为3组羊中的优势菌属。LeFese差异分析表明,经驱虫处理后,绵羊肠道梭菌科(Clostridiaceae)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本试验所采用的两种驱虫方式对绵羊均显出良好驱虫效果;驱虫处理对其肠道菌群整体组成结构几乎无改变,而梭菌科、梭菌属相对丰度的显著下降可能对动物健康有益。因此,两种驱虫方式对绵羊正常生理功能未造成不利影响,也间接说明两种驱虫方式的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7.
辽宁省近53年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辽宁冬季气候,进而达到对冬季设施农业等方面服务的目的,根据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逐月的平均气温资料,利用滑动T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方法、最大熵谱方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呈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辽宁出现了气温偏低的情况;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在1985—1986年前后发生了1次明显突变,之前气温以偏低为主,之后开始显著增温。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的主要周期为准3~5年周期和17年周期。采用新资料得到的辽宁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与采用旧资料的情况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98.
水土保持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是水土流失区域科学治理的前提与关键。然而,目前水土保持管控区域划分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空间划定方法,且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研究较少。为探索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的新方法,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该研究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计算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并通过随机森林确定了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小流域单元的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确定了大别山区的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结果显示:1)大别山区的平均潜在土壤侵蚀为84415.7 t/(km2·a),平均实际土壤侵蚀为210.25 t/(km2·a)。小流域的实际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0~300 t/(km2·a),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海拔较高的山区腹地;2)植被覆盖度、坡度分别为小流域尺度上潜在土壤侵蚀与实际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植被覆盖度、坡度与土壤侵蚀呈显著正相关($ P $<0.01)。高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于林地占比较高的大别山区腹地,坡度较大的区域沿大别山山脊线自西向东分布。3)SOFM结果显示,小流域尺度上的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区、一般预防区与其他区域3个区域,其中重点预防区涉及小流域710个,面积15287.4 km2。一般预防区共890个小流域,面积18874.4 km2。两个预防区面积共占研究区61.2%。各区域间的实际土壤侵蚀、潜在土壤侵蚀与坡度差异明显,可作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各区域的主要划分指标。研究结果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提供了新思路,为分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空间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资源特点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陇东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土地、气候、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水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在这种条件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资源消耗型农业向产业增值型、科技创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实现陇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突出发展草畜业,主要途径为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扩大绿色植被覆盖率,抓好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强化服务职能,完善配套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0.
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和膨胀势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品质差异较大的28个小麦品种的理化性状,分析了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AWRC)取决于籽粒硬度和可溶性戊聚糖(WEAX)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也密切相关;膨胀势与直链淀粉比例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SDS沉降值、和面曲线峰高极显著正相关,与Pelshenke值、和面时间相关不显著;SDS沉降值与Pelshenke值、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和面时间、和面曲线峰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SDS沉降值的化学基础是GMP,它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蛋白质品质有关;和面时间和Pelshenke值则主要与蛋白质品质有关;蛋白质品质性状与膨胀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没有明显相关。以上说明,小麦籽粒的理化性状如硬度、可溶性戊聚糖、蛋白质性状等影响了小麦粉碱性水保持力,而膨胀势主要决定于直链淀粉的含量,多酚氧化酶与蛋白质和淀粉等性状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