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10篇
  74篇
综合类   983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661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2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测定了源于新疆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和3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VD8和V15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棉花品种上,22个新疆菌株中都有与T9、VD8或V15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说明新疆存在较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8个随机引物中6个可以从25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25处可将25个菌株分为4个RAPD群(命名为RG1、RG2、RG3和RG4),RG1包括2个菌株,即B、BL-19菌株; RG2 包括5个菌株,即BL-17、BL-13、N-5、H、N-16;RG3为最大一个亚群,包括T9、SL等16个菌株;RG4包括2个菌株,即VD8和V151.综合分析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强弱和菌株的采集地等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各主产棉区的频繁引种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72.
73.
巴什拜羊瘦肉型新品系的培育及其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培育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方法]纯巴什拜羊及其野生盘羊杂交培育的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21的产肉性能数量性状指标、不同饲养季节的肉成分;同时,对体型外貌的遗传变异也进行了测量对比.[结果]两者在产肉性能上相差不大,但小尾型巴什拜羊新品系总脂肪比纯巴什拜羊减少3 910 g,瘦肉增加1 500 g,大腿肌厚和腰肌厚度各增厚0.5 cm,背部脂肪层减薄1 cm,腰部脂肪层减薄1.5 cm,脂臀减少85.3;,瘦肉增加14.2;,不同季节肉成分中总蛋白含量变化不大,但总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结论]新品系的体型野生基因占优势,毛质和毛色巴什拜羊占优势.  相似文献   
74.
[目的]从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拮抗菌株,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物防治能力。[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常见的农作物致病菌做拮抗试验,结合传统病情统计和不同处理组玉米叶片中总蛋白含量以及防御酶活性测定活体验证拮抗菌株的生防能力。[结果]筛选出对玉米大、小斑点病菌具有较强活性拮抗菌株XJAS-AB-13,根据拮抗内生细菌XJAS-AB-13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玉米小班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32.8和24.6 mm。活体试验结果显示,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防效率分别达到45.00%和63.33%。[结论]拮抗菌株XJAS-AB-13在玉米大、小斑点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克隆草鱼的PKR基因,为草鱼抗病毒基因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上斑马鱼(AJ852023.1)和鲫鱼(AY293929.1)的PKR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3对简并引物;采用100 μg/ml Polyl:C体外分别处理草鱼肾细胞(Ctenopharyngodon indellus kidney cells,CIK)12、36、48h,并提取处理后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后用降落PCR方法扩增这3个处理时间细胞中PKR基因.[结果]处理12h时未扩增出PKR基因,处理36和48h时都扩增到了PKR基因,并且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有所升高,扩增到的部分序列与鲫鱼和斑马鱼的该段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00%和81.48%.[结论]试验成功获得了草鱼PKR基因的部分序列,Polyl:C高效诱导草鱼PKR蛋白表达将有助于开创治疗草鱼类病毒病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以台湾大肥姜为原料,研究了真空浓缩糖液渗糖及热风干燥对糖姜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产品适宜贮藏的水分活度.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度为0.090~0.095 Mpa进行真空浓缩的糖液渗糖,能减少产品褐变,控制产品还原糖含量,防止产品吸潮或返砂;湿糖姜的热风干燥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加速和恒速期均较短,干燥过程大部分处于降...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8.
根据1999 ~2012年若羌县人口、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若羌绿洲耕地变化情况及驱动力.结果表明:若羌县耕地变化显著,耕地面积经历了减少—迅速增长—慢速减少的变化过程;各地耕地相对变化率分布的空间格局不一,若羌镇、吾塔木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小于1,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大于1,瓦石峡乡的最高,为2.77;从时段上看,2002~2008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长较为缓慢,2009 ~2012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加迅速,表明影响若羌县耕地变化的综合因子的驱动力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9.
选择阿克苏市试验基地种植的8个棉花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良、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品种(系)。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单株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指标,对各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单株成铃数、衣分和出苗率的权重较大,对筛选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值,各参试品种(系)的排序为:新陆中82号J206-5中棉49号禾棉A9-9新陆中70号新陆中80号新陆中66号新陆中78号,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新陆中82号、J206-5和中棉49号。  相似文献   
80.
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的达成,为农林高等教育发展和农林人才培养提供了目标指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一部分,新林科建设旨在通过改革创新重点解决林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高等农林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新农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研学结合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与新农科建设和林业的新发展脱节等。为此,立足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对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调整,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林业人才为目标导向、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产教研融合、加大本科核心课程和“慕课”建设力度的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基于此,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一是重新修订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理想信念、林业情怀、人文素养、理学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审辩思维、创新创业、交流协作、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