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150篇
基础科学   121篇
  103篇
综合类   826篇
农作物   87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460篇
园艺   173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为有效防控犊牛蛔虫病,[方法]采用选点入户、化验查卵、驱虫试验、剖检查虫等方法,[结果]查明蛔虫病发病率64.99%(20% ~100%);致死率13.81%(4% ~60%).粪便蛔虫卵检出率80.40%,E.P.G平均(291±125)枚.驱虫试验排虫率91%,头均(50±19)条;剖检查虫头均(53±13...  相似文献   
63.
兔球虫病是兔常见的且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兔球虫为单胞原虫,一般公认为14种,其中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肝胆管上皮细胞内之外,其余各种都寄生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内。一般来说,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季节,以6~8月份高发,尤其对90日龄以内的幼兔,其侵袭率、致死率较高。幼兔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霉菌病在家禽养殖生产过程中,暴发频繁,危害严重,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隐性流行。临床症状不明显,症状、精神状况、剖检变化呈现多样性。因此,临床诊断时,极易出现不能定性的情况。临床上,肉鸡发病后临床变化及剖检症状比较明显,便于总结和定性。种鸡或蛋鸡发病后,多以慢性、隐性、多样化形式出现,诊断更为困难。由于对霉菌病了解不多,该病没有及时得到预防和控制,一直长期流行至今,尤以高温潮湿的7~8月份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提高食品中副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存活的方法,本试验以海藻酸钠(Alg)和N,O-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囊材,采用静电液滴法和传统挤出法分别制备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微胶囊|以Alg和CMCS的不同配比为影响因素,测定其包埋产率、抗酶活性、过胃肠道模拟液后的存活率以及耐储存性。对微胶囊进行傅利叶红外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静电液滴法能够明显改善微胶囊粒径大小|Alg和CMCS比例为1:1时(E-AC)微胶囊包埋产率最大,为(92.20±1.02)%。与游离的副干酪乳杆菌相比,过胃肠道模拟液后(SIF)后,E-AC微胶囊包埋的益生菌存活率显著提高(P < 0.01),存活量为(7.6±0.65) Log10 cfu/mL。综上,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的微胶囊与传统挤出法相比粒径较小,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储存性试验表明,E-AC在储存4周后,益生菌存活率较高。综上,Alg和CMCS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率和耐储存性。[关键词] 海藻酸钠|N,O-羧甲基壳聚糖|副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相似文献   
66.
以4种野生豆科牧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线叶野豌豆(Vicia tenuifolia)、光果甘草(Glycyrrhizae glabrae)、罗马苜蓿(Medicago romanica)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子在绵羊消化道作用前后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在绵羊消化道内的运移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4种种子排放过程均符合高斯模型,且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排放峰值均出现在饲喂后24~36h,罗马苜蓿种子排放峰值则出现在18~30h。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和罗马苜蓿种子总回收率分别为14.513%、4.463%、10.811%、4.608%,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36.3、29.6、31.2和31.9h。除苦豆子外,其它3种植物种子在经过消化道后单粒重显著降低(P0.05),4种种子消化后的形状指数较经过消化道前显著减小。经过绵羊消化道后种皮颜色加深,纹理模糊,出现褶皱及明显侵蚀斑。与经过消化道前比较,4种植物种子经过消化道后的发芽率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发芽率提高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在消化24~48h后。消化道作用可有效打破苦豆子、线叶野豌豆、光果甘草、罗马苜蓿种子的硬实,4种植物种子均可通过绵羊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67.
在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模式下,运用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养殖的基础。当前,猪智能化养殖研究主要包括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2个环节。饲养管理环节主要包括种公猪、母猪、仔猪和生长肥育猪的智能化养殖,涵盖智能识别、智能精准饲喂、智能称重、智能诊断等多项关键技术;环境控制环节主要包括猪舍环境参数的智能实时采集、分析、反馈和调节以及粪污的智能化处理等。本文对猪生长各个阶段涉及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环节以及楼房养猪的智能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猪的智能化养殖推广和应用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夏秋季气温对肉牛肥育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环境温度对肉牛肥育增重效果的影响规律及其程度。[方法]在神木地区夏秋季气温条件下,对秦蒙(秦川牛♂×蒙古牛♀)和丹蒙(丹麦红牛♂×蒙古牛♀)F1二元杂交阉牛与丹秦蒙(丹麦红牛♂×秦蒙牛♀)和利秦蒙(利木赞牛♂×秦蒙牛♀)F1三元杂交阉牛进行肥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牛的增重情况与各月份的平均气温有关。[结论]25℃为影响肉牛肥育效果的临界上限温度。  相似文献   
69.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任何日龄的鸡都可受到鸡痘的侵袭,在规模化和高密度的饲养情况下易造成流行,可以导致鸡增长缓慢、消瘦,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如果并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可引起鸡只死亡,幼雏病情严重,更易死亡。但本病通常于夏秋两季袭侵成年鸡及育成鸡。本病可持续2~4星期。通常死亡率并不高,但患病后产卵率会在数星期内降低,给鸡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0.
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一种哌啶类多羟基生物碱,作为α-葡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及抗病毒作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对1-脱氧野尻霉素的来源、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以及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