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福建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生态响应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生态安全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概念.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它维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及生态服务.本文介绍了森林生态安全的内涵,阐述了福建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意义及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析了福建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安全性,并提出了对其维护和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2.
试验采用200、500、1 000mg·L~(-1) 3个浓度梯度的外源6-BA,研究其对大红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Crimsonlake’)生长、开花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6-BA对大红三角梅的生长影响效果不明显;3种浓度下的6-BA均能促使大红三角梅提前开花,浓度越高提前效果越明显,但同时会使其花苞片有减小趋势,开花数量减少、品质降低;500、1 000mg·L~(-1)处理延长了大红三角梅的花期天数,但效果并不显著;200、500mg·L~(-1)浓度下使大红三角梅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以利于其生长和开花。总体来看,500mg·L~(-1)浓度下对大红三角梅的综合调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3.
为研究灌木滞留颗粒物效应的时空特征,采用水洗-滤膜法结合比例换算法对福州市15种道路常用常绿灌木四季、4条道路以及4个不同着生角度叶片单位面积的总滞尘、滞留粒径10μm(Dp10μm)和粒径2.5μm颗粒(Dp2.5μm)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绿化灌木四季滞留颗粒物的能力都呈现秋季最少,春季或冬季最多的规律,四季主要滞留Dp2.5μm颗粒,且秋季的质量百分比最大。树种4条道路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状况一致,基本呈江滨西大道(二环至三环间道路)白马路(二环内道路)闽江大道(二环至三环间道路)三环快速路的规律。此外,着生角度在60°~90°的叶片滞留能力最强。叶表具绒毛、沟壑、气孔、蜡质层等特殊叶表结构的树种四季,4条道路滞留颗粒物的能力始终较强。  相似文献   
34.
调查与正确评估行道树的危险度,有利于保持景观效果,使城市行道树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降低因行道树倒伏而妨碍交通或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运用目测树木评估法(VTA)评估法,对福州市常用的11种行道树进行潜在危险度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的潜在危险度指数最高(48.6);潜在危险度指数值达30以上的有白兰(Michelia alba DC.Syst.)、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inn.)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inn.);潜在危险度指数值在20以上的有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和杧果(Mangifera indica Linn.);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A.Juss.)、榕树(Ficus microcarpa Linn.)、大叶榕(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Bl.Bijdr)和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等5种行道树的潜在危险度指数值均小于20,潜在危险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5.
珍稀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3种珍稀植物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罗浮栲(Castanopsisfabri)群落乔、灌层及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讨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观光木群落、罗浮栲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沉水樟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比较为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沉水樟群落.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3群落均为远离稳定状态的不稳定群落,其相对的稳定性比较是沉水樟群落>罗浮栲群落>观光木群落,表现出与群落物种多样性不同的趋势.这种格局的产生是珍稀优势种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采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与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隙的不断发展,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增强,林隙冠空隙斑块形状的破碎化程度加深,而林隙冠空隙斑块的分形维数减小。林隙冠空隙的斑块分形维数小于扩展林隙的斑块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37.
黄山松种群统计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根据 3个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的调查材料 ,利用生存分析理论 ,编制静态生命表 ,绘制各个地区的生存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度曲线及危险率函数曲线 ,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黄山松种群的存活曲线整体上趋于DeeveyⅡ~Ⅲ型之间 ;死亡率曲线有两个高峰 ;不同地区的种群其死亡强度和死亡高峰出现的时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 ;谱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黄山松种群生长周期不同。以上结果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8.
福州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探究福州城市绿地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及差异,可以为福州冬季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2021—2023年1月、2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福州市7个城市绿地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λ)和SΦrensen相似性系数(CS)分别计算鸟类群落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并采用BAS法对β多样性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记录到鸟类有18目54科19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3,25种;古北界90种,东洋界72种,广布种38种;留鸟87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91种,旅鸟6种,迷鸟3种。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的城市绿地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H′=3.928),最低的为乌山历史风貌区(H′=2.914);Pielou均匀度指数(J)最高的城市绿地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J=0.871),最低的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公园(J=0.709);Simpson优势度指数(λ)最高的...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采用抽样法,分析福州市城市广场(包括文化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植物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群落结构特点。比较各类城市广场植物多样性、群落相似性特征。结果显示,福州市城市广场植物共204种,隶属于79科165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植物比例合理,常绿阔叶树种比例大,各层次中均有较明显的优势种。5类城市广场中,宗教广场的植物物种种数、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位于林冠和林下2种生境中人工种植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的分枝长度、枝倾角、分枝率、叶面积等19个构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冠和林下的紫薇在二级枝长度、逐步分枝率SBR2:3及叶倾角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一级枝分枝角度、三级枝分枝角度、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SBR1:2及叶长指标尚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明,紫薇对不同生境有不同的适应策略,林下的紫薇主要通过调整一级枝和三级枝的角度、降低总体分枝率和SBR1:2以及增加叶片长度来适应弱光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