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3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8篇 |
农学 | 149篇 |
基础科学 | 152篇 |
143篇 | |
综合类 | 1279篇 |
农作物 | 143篇 |
水产渔业 | 145篇 |
畜牧兽医 | 762篇 |
园艺 | 201篇 |
植物保护 | 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181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162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苦槛蓝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三唑酮在小麦2-3叶期幼苗上的吸收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部给药后2-216h小麦幼苗根部放射性和相对强度由54.0%下降为21.7%;在幼苗残存种子上的放射性相对强度由37.5%上升为56.6%,^14C-三唑同传导速度很快,在叶片中的积累与根部给药时间呈正相关,由8.5%上升为21.7%。 相似文献
973.
根据外地经验于1981年、1982年我们推广使用敌敌畏毒士熏杀稻飞虱,群众对效果评价不一,为此,1983年做了验证: 一、9月20日,以每亩用敌敌畏分别为3两、4两、5两加水3斤,均匀喷在50斤细土上,闷半小时于下午5时分别撒入各小区(每个小区0.2亩,设三个重复)其防效平均各为72.3%、91.6%、98%。 相似文献
974.
张桂芬# 张毅波# 冼晓青# 刘万学 李萍 刘万才 刘慧 冯晓东 吕志创 王玉生 黄聪 郭建洋 万方浩 马德英 张晓明 桂富荣 李亚红 罗荣 王慧卿 王俊 《植物保护》2022,48(4):51-58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本文记述了采自浙江省临安县西天目山地区13种刺蛾幼虫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寄主。 刺蛾老熟幼虫体短粗肥,小型至中型,体扁,椭圆型。头小,常缩入至前胸内,胸足退化,小而分节不明显,腹足退化呈吸盘状。体 相似文献
977.
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巨菌草为原料进行灵芝栽培试验,筛选菌草栽培灵芝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在六种不同菌草配方中(巨菌草含量依次为96%、72%、64%、48%、32%、24%),菌丝生长速度与巨菌草含量成正比,巨菌草含量9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巨菌草含量24%,菌丝长势最好,32%~64%时长势其次,72%~96%最差;巨菌草含量48%时产量最高。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袋产量等综合因素考虑,菌草含量为48%时为最优配方:巨菌草48%、木屑48%、石灰2%、白糖2%。 相似文献
978.
979.
980.
试验以茶树为材料,研究了茶树鲜叶中叶绿素吸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具有类似的叶绿素吸收光谱特征,在蓝紫我和红光波段中各有一个吸收峰。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吸收光谱也有相同规律。叶片成熟时,chfa/chlb维持在1左右的水平,说明茶树吸收短波光的能力较强,因此比较适宜在浸射光中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