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65篇
  22篇
综合类   29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51.
金文娟 《蔬菜》2002,(12):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扬中市蔬菜技术指导站采用以城镇菜场、黄山套农场、建宁菜场、英雄菜场、庆丰菜场等基地建设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技术为保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为目标,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放心蔬菜,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至今,我市放心蔬菜常年种植面积53.3hm2,年产量4800t,全市年人均蔬菜占有量74kg,占蔬菜总供应量的50.6%。但是要发展无公  相似文献   
152.
为了引入更简便的估测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的,针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片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估测,本研究首次引进、介绍了一种高效而非破坏性的无偏估计取样策略——随机化分枝抽样法(randomized branch sampling, RBS),提出并测试了"辅助变量功能系数(以Z表示)"便于计算RBS的选择概率。结果表明,以枝条基径作为冠层生物量RBS估测的辅助变量是合适的,其功能系数取Z=2 (即基径的平方)时估测效果最佳,树木个体的三级分枝数量越多RBS的估测方差越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 3,p=0.000 6),这就导致年龄较大及枝下高较长、易萌发三级枝条的树木个体冠层生物量估测值产生较大的方差。全路径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仍存在<3.5%的相对标准误差;4~6条取样路径数的估测值相对标准误差为4.56%~5.45%,能减少约2/3的工作量,可作为猴耳环冠层生物量RBS取样的路径选择范围。RBS确是一种高效的林木生物量取样策略,希望业内对此法产生兴趣并加以应用和验证,以期日后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3.
秩次分析法在小豆区试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将华北地区小豆育种单位自荐的优良品系在北京各区县进行区域试验,以期选择出适于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在1996~1998年的试验中,由于试验场地难以固定,加之旱灾和涝灾频繁,出现了较多试验点缺区、多个试验点报废,导致区域试验仅获得一组类似不均衡试验方案的资料,不能采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无法进行品种间差异性比较。因此,本文采用金文林(1999)提出的多环境下对品种性能评价的非参数统计的秩次分析法对小豆区试中各品种产量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154.
本试验用60Co-r射线吸收剂量0~700Gy处理小豆风干种子,对其M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及畸变率、M1代植株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M1代根尖细胞异常率达10%、植株花粉育性达50%时的吸收剂量为400Gy左右。),除多极外,其余2种畸变类型的频率与剂量间的关系也达极显著,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加以描述:桥:Y=0.89+0.0129x(r=0.9096):断片:Y=1.16+0.0056x(r=0.9584);总的畸变:Y=1.36+0.020x(r=0.941),如图1。野生小豆染色体极小,未能观察。2.260Co-r射线处理对小豆M1、M2、M3代植株花粉育性的影响在小豆开花期取植株外形生长较为正常的植株上的花粉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花粉育性随辐射吸收剂量的加大而育性降低很快,呈显著的直线回归关系(图2),而野生小豆未进行辐射处理的植株花粉其本身的育性就相当低,仅为32.5%,进行辐射处理后其花粉育性略有下降,400Gv以内仅比对照下降30%以下,处理剂量达到500Gy,花粉育性大幅度下降,为对照的34%,其花粉育性仅为11.0%,处理剂量达700Gy的植株上开花极少,几?  相似文献   
155.
降水和地积温对有机肥腐解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砂滤管法和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建立了降水量、地积温和有机肥添加量对有机肥的腐解动态模型。结果表明,降水量与有机肥腐殖化系数成正相关;地积温与有机肥腐殖化系数成负相关;添加量对有机肥腐殖化系数影响不大.模型计算出不同地区不同积温、降水条件下有机肥腐殖化系数的变化值.  相似文献   
156.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期及基本苗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间时结实小穗数较多;播种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时退化小穗数最多;在11月4日播种时退化小穗数最少。在10月23日到11月4日之间播种时结实粒数较多。在11月4日左右播种时千粒重高。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直线下降;退化小穗呈直线上升。11月4日左右播种,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较多,退化小穗数最少,结实粒数较多,千粒重高。要想大穗就要降低基本苗,基本苗120万/hm2时,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最多,退化小穗数最少,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157.
针对现阶段特征提取网络当测试样本出现歪斜、模糊、缺损等变化时识别效果不够理想,利用训练样本扩充、变换、缩放等方式改善网络性能并不能动态地满足实际的复杂病害图像识别任务的问题,在ResNet50中引入双层注意力机制与通道特征提取机制,设计基于全局特征提取的深度学习网络(Global feature deep learning network,GFDL-Net),该网络包括通道特征提取子网络(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SE-Net)和双注意力特征提取子网络(Double feature extraction net,DFE-Net),分别从通道空间特征提取与平面关键点特征提取两方面改善了网络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为了验证GFDL-Net的有效性,对辣椒、马铃薯、番茄等15种病害图像加入不同角度的旋转、色彩变换等测试,发现在样本加入旋转后与ResNet50、BoTNet、EfficientNet相比,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高出20.05、18.62、21.97个百分点;加入明暗度、饱和度、对比度变换后与ResNet50、BoTNet、 EfficientNet相比,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高出3.57、0.53、3.98个百分点,而识别速度分别为ResNet50、BoTNet、EfficientNet的4.4、4.9、2.0倍。试验证明GFDL-Net在图像全局特征提取能力方面的改进能有效提升网络的泛化能力与鲁棒性,可将其应用于解决变化样本的农作物病害识别任务中。  相似文献   
158.
<正> 减轻拖拉机的振动是改善驾驶员劳动条件、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护环境、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仅从使用的角度出发,针对拖拉机的振动源,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59.
通过明确具显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来源,分析其对农作物的危害机理。同时,探明农作物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后的生物形态变化形式,判断农作物的状态,最终提出包括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在内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0.
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比较3种种植模式(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水稻)下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简称SMBC)、微生物量氮(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简称SMBN)、微生物熵(soilmicrobial quotient,简称SMQ)及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以期探究蛙稻生态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常规水稻相比,有机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SMBC、SMBN、SMQ。在整个稻季,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稻田土壤SMBC和SMBN较常规水稻分别增加33.0%、20.4%和27.8%、16.1%,SMQ分别增加10.1%、0.5%。(2)与传统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蛙稻生态种养模式明显提高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稻季,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土壤细菌数量较常规水稻分别增加20.7%和16.1%,放线菌数量增加6.4%、1.4%,真菌数量增加19.8%、9.5%。(3)稻田土壤SMBC、SMBN、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从土壤微生物角度出发,蛙稻生态种养模式优于常规水稻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的微生物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