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8篇
  15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1.
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高光谱遥感能快速、实时、无损监测作物长势。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可提高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监测精度。【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进行了 5 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 5 个施氮水平 (N, 0, 75, 150, 225 和 300 kg/hm2) 和 4 个磷施用水平 (P2O5, 0, 60, 120 和 180 kg/hm2),选用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测定了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并筛选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分段遥感监测模型。【结果】冬小麦生物量与光谱反射率在 670 nm 和 930 nm 附近具有较高相关性,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处均有敏感波段;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生物量与归一化绿波段差值植被指数 (GNDVI)、比值植被指数 (R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 (MSAVI)、红边三角植被指数 (RTVI) 和修正三角植被指数Ⅱ (MTVIⅡ) 均达极显著相关性 (P < 0.01),相关系数 (r) 范围为 0.923~0.979;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基于 GNDVI、RVI、MSAVI、RTVI 和 MTVIⅡ 能建立较好的生物量分段监测模型,决定系数 (R2) 分别为 0.987、0.982、0.981、0.985、0.976;估计标准误差 SE 分别为 0.157、0.153、0.163、0.133、0.132;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 (RE) 分别为 8.47%、7.12%、7.56%、8.21%、8.65%;均方根误差 (RMSE), 分别为 0.141 kg/m2、0.113 kg/m2、0.137 kg/m2、0.176 kg/m2、0.187 kg/m2。【结论】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可以用 GNDVI、RVI、MSAVI、RTVI 和 MTVIⅡ 监测冬小麦生物量,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用性。同时,分段监测模型较统一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及验证效果,能有效改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212.
1-MCP对不同成熟度粉红女士苹果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燕  马书尚  朱玉涵  赵刚 《果树学报》2007,24(4):415-420
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1-MCP对不同成熟度果实贮藏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5μL/L的1-MCP在20℃下处理粉红女士苹果24h,显著降低果实在0℃贮藏期间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氧化酶活性,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虽然不同成熟度的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速率到达平台期的时间不同,但1-MC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果实品质的影响无明显差异。SDS-PAGE分析表明粉红女士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出现了分子质量分别为37.1、18.0、16.6ku的3条特异性蛋白条带,1-MCP处理显著抑制特异蛋白表达,延缓特异蛋白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213.
为明确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组成和遗传多样性,以贵州省8个县11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树中的茶多酚、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结果表明:贵州茶树种质中茶多酚、没食子酸、EGC、C、EC、EGCG、GCG和ECG平均值分别为18.57 %、0.03%、1.08%、0.80%、0.95%、5.75%、0.37%和2.92%,6个儿茶素组分中,EGCG和ECG含量变化区间较大,分别是0.00%~10.86%和0.71%~10.55%。统计分析多酚类物质的12个指标,变异系数为15.59%~198.23%,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691~2.040,茶多酚的变异系数最小、遗传多样性最大,C的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最小;部分多酚类物质含量分布高度聚集,115份种质中108份没食子酸含量低于0.06%,99份C含量低于0.75%,94份GCG含量低于0.5%。基于8个多酚类物质,115份资源可分为4类,第Ⅰ类C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Ⅱ类ECG为主要儿茶素单体,第Ⅲ类和第Ⅳ类主要儿茶素单体为EGCG,但第Ⅲ类的茶多酚、EGCG和ECG含量极显著高于第Ⅳ类。115份茶树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茶多酚(≥25.0%)种质,1份高GCG(≥4.0%)种质,6份高EGCG(≥10.0%)种质,7份高ECG (≥8.0%)种质,13份高CI(≥10)种质。研究表明贵州茶树种质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高茶多酚、高EGCG等生化特异资源22份,可为贵州茶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茶树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214.
215.
陕北低产枣园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通过对枣园的整地、水肥管理、合理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品种改良等技术措施来有效改造低产枣园,以提高佳县红枣的质量、数量,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16.
探讨分子水平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以利于燕山种质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UPGMA)法对燕山地区10个市(县)的161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分析,比较使用3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相组合确定的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大小,确定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再分别对核心种质与原种质、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t检验,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绘制主坐标分布图观察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表型特征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样本群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系数取得的样本群,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综合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系数筛选了46份燕山板栗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8.5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17,0.3218和0.4910.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显著大于原种质,经主坐标分析和表型特征确认,核心种质在原种质的主坐标图中分布均匀,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整个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进行多次聚类,是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构建的容量为46份的板栗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17.
兔病毒性败血症是由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此病死亡率极高,没有有效的药物来治疗。一旦发病,就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对疫病的调查,阐述一下兔病毒性败血症的发病特征、防制措施措施。  相似文献   
21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y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BVDV)在我国发现有20多年,而在世界范围来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是导致集约化奶牛场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且牛病毒性腹泻导致的黏膜病致死率几乎100%,已经严重阻碍养牛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对牛病毒性腹泻还没有好的防控措施.文章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历史总结,便于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诊断和预防中参考.  相似文献   
219.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并运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测算西部十二个省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为全面地研究西部省份当前的农业生产能力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研究显示:西部省份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较低且不同省份之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空间差异较大,这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本身所依赖环境存在的刚性,要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未来西部省份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220.
为明确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可溶性糖成分及含量差异特征,综合评价果实甜度,为板栗产业高甜度品种选择、培育和特异资源利用提供依据。以32个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为材料,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的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采后40 d可溶性糖相关的11个性状开展系统调查,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均值为24.33%,总糖含量(Total soluble sugar,TSS)均值为20.80%,整体甜度较优。2)板栗果实11项甜度指标在主栽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可用于综合评价板栗甜度;其中可溶性总糖的变异程度显著低于各可溶性糖成分和生化甜度的变异程度,各个可溶性糖成分和含量间的差异是板栗品种多样甜度的主要来源。3)相关性分析中6种可溶性糖成分间无显著相关性,指标间较为独立。4)32个品种聚为3类不同甜度的等级,高甜类型(HS)有9个品种,D值为0.50以上;中甜类型(MS)有18个品种,D值为0.30~0.50;低甜类型(S)有5个品种,D值为0.30以下。本研究结果为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甜度、等级划分与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