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木霉菌在植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使用化学农药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代价的 ,而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拮抗微生物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也倍受人们关注。而在目前已发现的拮抗微生物中 ,尤其是在植物土传病原真菌生物防治工作中 ,经常报道的木霉菌 (Trichodermaspp )是最有希望的生防因子。早在 1 932年 ,Weindling[1] 首次发现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多年来 ,人们对木霉菌的生防应用、生物药剂的开发以及生防机制做了许多尝试和深入的研究。利用木霉…  相似文献   
32.
苹果不同矮砧与其对应中间砧植株POD、IOD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 4种砧木、5种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内POD、IOD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中间砧对红富士苹果树体生长的影响以及中间砧红富士苹果不同部位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各砧木与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内POD、IOD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砧木与其对应的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内的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不同矮化程度砧木之间及不同中间砧红富士苹果之间的POD、IOD酶活性差异较大 ,并且酶活性大小与砧木的矮化程度密切相关 ,即半矮化砧木的酶活性低于矮化、极矮化砧木的酶活性 ;比较不同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各部位的酶活性表明 ,不同中间砧POD的酶活性在枝条韧皮部中的差异较大 ,而IOD在叶片中的差异较大 ;在 5月下旬和 9月下旬 ,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内的POD、IOD酶活性与树体的生长势达显著负相关 ,因此利用POD、IOD酶活性预测嫁接树生长势的最佳时期应分别为 5月下旬和 9月下旬  相似文献   
33.
为开发天然抑菌剂,对野生酸浆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酸浆根茎叶和宿萼两种不同提取物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结果表明,酸浆根茎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0h、料液比1∶30;酸浆宿萼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30;在最优条件下,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4.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g型肠毒素基因(SEg)i、型肠毒素基因(SEi)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的分布状况,本试验以分离自人化脓组织、生牛乳等8种不同来源的37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对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含有肠毒素基因,总检出率为71.97%。其中SEg基因的总检出率为67.93%,SEi基因的总检出率为57.68%。各来源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SEg和SEi的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肠毒素的基因型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5.
SH系砧木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SH系及M26砧木叶片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SH系砧木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M26,并且SH系砧木的净光合速率、非光化学猝灭Qn的数值与砧木的矮化程度成正相关,其它几个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m、Fv、Fv/Fm、Fm/Fo、Fv/Fo随矮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6.
1998-1999年,通过测定4种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的变色指数与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秋季各中间砧红富士苹果叶片的变色指数逐渐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而净光合速率,叶绿素,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HS系中间砧的矮化程度影响红富士苹果叶片的变色指数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37.
以树莓果渣、牛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树莓酸奶的最优工艺,并测定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酸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树莓果渣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莓果渣添加量1.8%,白砂糖添加量6%,果胶添加量0.08%,发酵剂添加量为0.2%,于42℃恒温条件下发酵8 h,制备得到的凝乳酸菌含量达4×108CFU/m L,4℃贮藏6 d乳酸菌含量达7.06×108CFU/m L,pH值由4.5降低到4.3。该产品色泽度饱满、气味纯正、组织细腻、甜酸比适宜,且拥有独特的红树莓香味。该产品不仅增加了酸奶的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上的酸奶种类,而且可以延长树莓的产业链,提高树莓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38.
为了研究mpl和plcB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治及追溯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分离自生肉、熟肉制品、冷冻食品、水产品、蔬菜等6类不同来源共105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有这2个基因中的一个或全部,总检出率为100%。其中,mpl基因总检出率为82.9%,plcB基因的总检出率为98.1%。食品来源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mpl、plcB基因的检出率不同,且同一来源的菌株其mpl和plcB的检出率也不同,表明不同来源以及不同的毒力基因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