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7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麦间种集约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晋南盆地杨麦间种杨树近一个轮伐期的资料,分析杨麦间种地杨树品种、栽植密度、林木抚育以及农业耕作措施对林木生长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了杨麦间种不同时期要达到杨麦双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我市某兔场从外地引进1.5公斤左右的种兔300只,由于当时气温高、路途远,回来后又遇阴雨天气,气温的突变及饲养条件的变化,几天后发现有些种兔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3、4只体温升高,有时听到打喷嚏,咳嗽和鼻塞音等异常呼吸音,鼻部被毛潮湿形成缠结,有的结痂,病兔常用前瓜擦抹鼻部。另外有2只出现斜颈,到第五天后,死亡四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年来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山西南部地区培育杨木中小径材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单林带、林网、林农间作、片林等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疏透度、林带间距、树高与林带宽度的比值、单位面积树冠体积分别是影响各类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单林带最佳结构时的疏透度为0.3,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3.8倍。  相似文献   
15.
晋北风沙特点、防风林带结构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北风沙区防风林带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风沙严重地段土壤风蚀量可达120~135 m3/hm2.为对防风林带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在分析晋北害风发生规律、风沙性质和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防风林带设计的关键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晋北风沙区距地面1 m高的起沙风速为3.2 m/s,全年1 m高度92.1%害风风速为3.2~6.4 m/s,且集中出现在10月至翌年5月.(2)影响防风林带效益的主导因子为林带疏透度,晋北风沙区林带疏透度为0.3时,林带的有效防风距离最大,可达到林带高度的13.8倍.(3)以新疆杨、合作杨、油松和樟子松为主要树种营建防风林带时,林带最大间距分别为221,193,83.110 m.(4)晋北风沙区害风具有分散性.害风风力率能综合体现害风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害风风力率最大时的林带走向为防风林带最佳走向.  相似文献   
16.
PRA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着重介绍了PRA-参与农村评价方法的概念,所使用的工具(即半结构访谈、资源图、剖面图、季节历和机构分析图等),以及应用PRA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具体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可以应用的参与式工具;论述了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中,农民应用参与式工具参与工程建设的程序、步骤及使用参与式工具后可以产生的效果;探讨了参与式方法与天然林资源保护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山西林业》2020,(2):4-5,48
分析了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龙头企业少、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培育优良资源、创新经营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政策和金融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以杨麦间种的混农形式,培育杨木中径材的合理结构。提出了在间种地小麦减产幅度不超过28.0%(一般情况下亩产量不低于250kg)的前提下,培育杨木中径材的最佳初植株行距为6m×6m,4年底进行一次隔行间伐,6年生时立木胸径可达到中径材规格上限值。  相似文献   
20.
混农林业中的树木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晋南平川杨麦间作地的林木因子,光照强度及小麦产量的调查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认为光照强度是影响间作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杨树不同的密度配置是调节麦田光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