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本试验旨在探讨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安格斯牛生长性能和牛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24头平均体重为(447.78±2.53) kg、17~18月龄安格斯阉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第2、3和4组分别按照干物质采食量的2.0%、4.0%和6.0%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试验全期77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第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4组(P0.05),第3组和第4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1组(P0.05),第1组和第2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第4组(P 0.05)。3)第4组的背膘厚度显著高于第1组(P 0.05),各组之间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pH、剪切力、蒸煮损失、失水率、肉色及肌肉化学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 0.05)。4)第1组背最长肌中C18∶0含量显著高于第2组和第3组(P0.05),第2组C20∶4n6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和第4组(P0.05),第2、3和4组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比第1组降低了8.41%、10.26%和5.48%,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提高了6.37%、9.41%和6.7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分别提高了69.78%、33.19%和9.3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5)育肥前期第2、3和4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第1组(P0.05),育肥后期第3组和第4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第1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过瘤胃不饱和脂肪对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可提高肉牛背膘厚度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牛肉脂肪酸的组成;综合考虑,安格斯牛饲粮中过瘤胃不饱和脂肪最适宜的添加量为饲粮干物质采食量的4.0%。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动物试验对比新产牛日粮中不同脂肪酸添加比例对其泌乳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35 头荷斯坦新产牛作为参试动物,分为试验组I、试验组II和对照组。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脂肪性添加物;试验组I饲喂脂肪酸钙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51.00%∶35.00%;试验组II饲喂棕榈脂肪粉添加剂,其中脂肪酸占比为C16:0∶C18:1=80.00%∶8.00%,保证各组日粮的泌乳净能和粗蛋白水平一致。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2.470 kg和2.07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全期对照组与试验组II的产奶量都极显著高于试验组I(P<0.020),分别增加3.560 kg和3.500 kg,对照组与试验组II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之间的体重无显著差异,试验组II失重最小为64.100 kg,对照组失重最大为87.500 kg,相差23.400 kg。综合分析,日粮中添加脂肪粉(C16:0∶C18:1=80.00%∶8.00%)对产后泌乳性能以及减少产后体脂动员、维持体况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3.
为了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补充过瘤胃叶酸(RPFA)对肉牛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64头、9月龄、体重(224±1.5)kg的金色阿奎丹×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低蛋白日粮(10.91%CP)或高蛋白日粮(13.07%CP)中添加0 mg或75 mg RPFA。试验牛饲喂全混合日粮,日粮精粗比为5050。试验期80 d,其中包括10 d预饲期、60 d饲养试验和10 d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和RPFA之间无互作效应。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或添加RPFA对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提高了日增重(P0.05),降低了料重比(P0.05),提高了肉牛日粮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增加了消化氮、沉积氮、沉积氮/采食氮以及蛋白生物学价值(P0.05)。结果提示,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3.07%或添加75 mg RPFA,日粮养分消化率、氮利用率以及生长轴激素的分泌增加,肉牛生长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4.
着丝粒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染色体复制、细胞分裂和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必要结构,其功能保守但DNA序列高度进化.最初的研究是通过超高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得到着丝粒序列,其后随着基因组酶切、染色体显微切割、基因组文库筛选、着丝粒特异结合免疫蛋白等方法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大批物种的着丝粒DNA序列分离,加深了人们对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近年研究发现,着丝粒存在失活、分化、重排等多种异常现象,着丝粒DNA参与并受复杂的表观调控,着丝粒的结构与功能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本研究回顾了着丝粒DNA序列的分离和筛选方法的发展历程,简述不同方法的机制,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和局限,以期有助于着丝粒功能及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5.
本研究旨在利用SNP标记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进行亲子推断,并分析场、母牛出生年月、公牛家系对系谱错误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共选取了255个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0.45的高多态SNPs标记,利用似然法,采用Cervus3.0软件对北京地区84头荷斯坦公牛和1 927头母牛进行亲子推断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群体平均系谱错误率为20.9%,不同的场、出生年份和月份的母牛的系谱错误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各公牛家系间系谱错误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错误系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牛场本身记录不完善造成的。在我国亟需建立利用遗传标记监测、校正系谱准确性的制度,采取措施提高系谱的准确性,加快我国荷斯坦牛遗传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56.
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会对奶牛生产性能造成巨大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奶牛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奶牛热应激程度,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水平。喷淋和风扇是最有效的防暑降温方式,在缓解奶牛热应激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喷淋风扇的新使用方式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场降低奶牛热应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7.
牛奶尿素氮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尿素氮(MUN)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成为奶牛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管理者可以通过监测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来改善牛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对如何应用MUN检测结果为牛场服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8.
本研究通过对荷斯坦牛颈侧部、肋部和后乳房基部皮肤褶皱厚度(分别简称为颈部、肋部和乳房皮褶厚)及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进行大群测定,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的群体特征,并建模估计荷斯坦牛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及BCS的遗传参数。本研究于2015—2020年夏季测定了北京地区12个规模化牧场10 915头泌乳荷斯坦牛的皮肤褶皱厚度,同时对测定牛群进行了体况评分,使用单性状和四性状动物模型分别对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乳房皮褶厚和BCS进行遗传分析并估计遗传参数,并计算了上述4个性状与奶牛寿命和繁殖等重要功能性状之间的近似遗传相关。结果显示,荷斯坦牛乳房皮褶厚、颈部皮褶厚、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分别为(7.49±1.45) mm、(7.27±1.34) mm、(11.74±1.90) mm和(2.94±0.79);乳房皮褶厚和颈部皮褶厚为中等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11和0.15;肋部皮褶厚和体况评分为中高遗传力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28和0.22;不同部位的皮褶厚之间存在中高遗传相关,颈部和肋部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高(0.69),颈部和乳房皮褶厚之间的遗传相关最低(0.21);BCS与不同部位皮褶厚之间遗传相关的差异较大,BCS与颈部、肋部皮褶厚之间为正遗传相关(0.28、0.13),BCS与乳房皮褶厚之间为负遗传相关(-0.25);体况评分和皮褶厚性状与部分重要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中等遗传相关。本研究对奶牛3个部位的皮肤褶皱厚度和BCS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获得的遗传参数有助于通过皮肤褶皱厚度和BCS理解奶牛体脂沉积的遗传基础,助力我国奶牛的平衡育种。  相似文献   
159.
为评价单宁酸和乳酸菌单独以及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晾晒至含水量约为55%的初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单宁酸(Tannic acid,TC)、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和单宁酸+乳酸菌(Tan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TL)为添加剂处理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非蛋白氮含量(P<0.05),干物质和真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剂处理组均能促进瘤胃丙酸生成,提高微生物蛋白产量(P<0.05);与TC处理组相比,TL处理组能够减轻TC处理组对青贮饲料干物质降解的抑制作用。综上,单宁酸和乳酸菌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调控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0.
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水稻稻瘟病(Blast Fungus),是全世界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对水稻造成危害,其危害遍及水稻的各个部位,有苗稻瘟、叶瘟、叶枕瘟、节稻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1]。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20%。以我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年损失稻谷达数亿kg[2]。目前,水稻抗瘟性品种的利用和化学农药的使用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因抗瘟品种的单一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遗传的复杂性和致病性的多样性以及化学农药的毒性和病原菌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