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评估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树干径向生长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其径向生长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丰富南亚热带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观测数据,提高全球气候变化下红椎生长的可预测性。【方法】利用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连续记录不同分化等级红椎树干径向生长变化过程,同步监测气象环境因子,分析树干径向生长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年尺度上的红椎树干径向生长月均日变化循环模式均为夏季模式,优势木的径向变化峰值、谷值和振幅明显大于一般木和被压木。红椎树干径向累积生长表现为"S"型曲线。树干径向累积生长量表现为优势木最大(7 138μm),一般木次之(2 466μm),被压木最小(267μm)。径向最大生长速度及其出现时间在不同样树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优势木、一般木和被压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最大速度分别为46.14、12.21和1.70μm·d~(-1),分别出现在一年中的第146、163和190天。优势木主要生长时期为一年中的第59~331天,一般木为第73~317天,被压木不存在主要生长时期。Pearson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优势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环境因子主要有日均相对空气湿度(RH)、日降雨量(P)和深度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φ_(s20));影响一般木树干径向生长的气象环境因子主要有日均相对空气湿度、日降雨量、深度为20 cm土壤的日均含水率和日均辐射(SR);得出优势木和一般木的树干径向日生长量(SRI)模型分别为SRI=0.955RH+1.909P-418.406φ_(s20)和SRI=-0.002SR+1.101RH+1.139P-579.751φ_(s20),R~2分别为0.525和0.342。【结论】不同分化等级红椎树干径向生长月均日变化循环模式一致,但径向累积生长量、径向最大生长速度及其出现时间、对气象环境因子的响应在不同样树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2.
大豆硫磷配施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在沿淮和淮北缺硫的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上进行了5个点的大豆S-P配施效应研究的小区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的S-P配比水平:S0P0、S0P36、S36P36、S72P36、S0P72、S36P72和S72P72.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比不施肥的产量虽然提高了3%~29%,但每公顷只增产了43~679 kg,而且大多数的产出低于P的投入,S-P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了产量3%~51%,每公顷籽粒的实际增产为140~1185 kg;在5个试验点有3个的增产F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P配施的提高了VCR试验表明,S72 P36的产量最高,增产最多,5个点的VCR为3~12.因此初步认为,在大豆生产中,高S低P是较为理想的S-P组合.在试验的S-P配施效应中S和P各自对增产贡献分析结果发现,S的贡献占了23%~89%,大部分超过50%,S的这个贡献在高P水平下一般较小.S-P配合作用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6个百分点,而单施P的只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S-P配施对籽粒含油率(%)的提高不显著,仅在高P情况下,含油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施P提高了籽粒P含量,而S-P配合则进一步表现了促P作用,但P提高最多的是在低S高P的组合中.  相似文献   
23.
对11年生红椎纯林、红椎×西南桦及红椎×马尾松的生长、碳素密度、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红椎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都达极显差异( P<0.01)。红椎胸径、树高生长量及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均以红椎×西南桦最高,分别达17.87 cm、16.27 m、127.52 t· hm-2、57.84 t· hm-2;17.87 cm、16.27 m、127.52 t· hm-2、57.84 t· hm-2;其次红椎纯林,分别为13.93 cm、12.78 m、108.67 t· hm-2、49.13 t· hm-2;红椎×马尾松最低,分别为11.57 cm、12.03 m、70.42 t· hm-2、32.22 t· hm-2。红椎、西南桦、马尾松的器官碳素密度范围分别为417.20~465.37、405.93~509.90、470.70~524.67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及不同树种相同器官的碳素密度都达到极显著差异( P<0.01)。经营模式对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在器官的分配有明显影响,模式间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在器官的分配量达到极显著差异( P<0.01)。它们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红椎纯林从大到小为:干(63.39%、65.25%)、根(20.46%、18.87%)、枝(7.76%、7.76%)、皮(7.22%、7.02%)、叶(1.17%、1.10%);红椎×马尾松从大到小为:干(63.43%、64.49%)、根(20.73%、19.31%)、皮(7.38%、7.60%)、枝(6.58%、6.58%)、叶(1.88%、2.02%)。红椎×西南桦从大到小为:干(67.53%、68.97%)、根(11.90%、11.01%)、枝(10.10%、9.99%)、皮(8.19%、7.64%)、叶(2.28%、2.39%)。  相似文献   
24.
<正> 稀土元素对水稻的产量效应,国内已有不少报道,其平均增产率为5~8%.稀土对作物吸收大量元素的影响亦有一些研究,但对比分析的资料不多.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稀土对水稻大量元素代谢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本试验分为室内溶液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两个部分. 室内培养试验是按国际水稻研究所推荐的水稻常规营养液配方配制营养液,并用该营养液配成浓度为1PPm的硝酸稀土培养液.培养时将营养液装在100毫升大试管中,选择生长基本一致的秧  相似文献   
25.
欧洲荚蒾观赏性评价及其生理生态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祝燕  冯大千  李阳  郑路 《干旱区研究》2005,22(2):214-218
对新疆野生植物欧洲荚蒾引种后的观赏价值进行了定性评价,其综合观赏价值较高:花期较长、花色淡雅、花序大、整体形状有特点、果似樱桃、叶浓密可变色、树冠自然成形。使用Li-6200光合仪对其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并与新疆城市绿地常用的6种花灌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欧洲荚蒾综合观赏价值高,具有较强耐荫性和较高的园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中作为耐荫灌木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李朝英  郑路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9):1485-1491
为了确保不同消解仪准确测定土壤全氮,对2种消解仪的消解条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红外消解仪适宜设定温度为370℃,石墨炉为380~400℃。氮质量分数为0.237~8.8 g/kg的样品,红外消解仪的适宜消解时间为57~107 min,石墨炉为60~114 min;2种消解仪的适宜消解温度和消解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与消解仪加热方式、消解管尺寸及受热面积、升温速度等密切关联。2种消解仪在适宜温度及时间条件下消解样品,检测准确稳定,所测全氮趋于一致,两者相关性良好(R~2=0.999 9)。因此,不同消解仪的适宜消解条件应结合具体情况,通过一系列试验选择确定。  相似文献   
27.
28.
土壤氮含量高而有效硅含量偏低是普济圩农场水稻大面积倒伏的主要因素,增施硅肥后水稻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空秕率下降,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施硅肥150-225kg/ha,水稻茎叶含硅量提高9-20%,产量增加8.49-11.21%,如果后期偏施氮肥,即使增施硅肥,仍会使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抗性下降,不能增产。  相似文献   
29.
农业机器人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加速变革和实现智慧农业有重要作用。高精度定位技术是保障机器人安全高效完成各类作业的基础,而作业路径准确规划是实现农业场景下导航的核心。针对田间作业机器人复杂环境下因测绘误差与局部障碍进而造成作物损伤率较大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宏微结合的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作业区域宏观测绘信息生成全局静态作业路径,同时利用雷达传感器对机器人局部作业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进而生成局部动态最优路径,将全局静态路径与局部动态路径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作业路径优化修正,保障田间作业的顺利进行,最终应用MPC算法控制机器人对规划后的路径进行追踪。经试验验证,当机器人田间作业两侧安全距离分别为0.2、0.1 m时,本算法可将作业过程中平均作物损伤率由3.405 8%、1.276 3%降低到0.677 2%、0.188 9%,保证了机器人作业的安全可靠,为大田稳产条件下的高效作业奠定基础。同时,本算法提升了精准农业要求下田间作业精度,对实现农业高产高效高质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园林绿化已超越了园林意义上的造园理水、装点环境、游憩怡情的功能,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在城市中建立模拟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创造自然空间、体现城市文化底蕴、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的重任。园林树木因个体高大,根深叶茂,生物量是花草类的数倍至数十倍,改善城市生态与景观的功能远大于花草类植物而成为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