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36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平通河流域森林径流效应与水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表明随着该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该流域年平均蒸散发量由无林地时候的373.3 mm降到了有林地时候的289.3 mm,因此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会随FR的增加而增加,呈流域径流正效应(23.7%)。在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对平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可知该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有效承载范围之内,且还有近2亿m3的水资源量可以使用,因此有必要进行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2.
林木抗旱性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环境压力之一, 也是影响干旱区林木分布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林木抗旱性的强弱, 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 因此研究林木的抗旱性是树种选择的基础.文中主要从林木抗旱机理的研究、林木抗旱评价指标的研究、林木抗旱性评价的主要方法3个方面对近年来林木抗旱性评价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3.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一灌层、乔一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4.
四川百合资源丰富,种质资源的采集是百合保护利用的基础。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进行了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并相继展开百合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人工繁育等方面研究。该区内共发现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川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artre)和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 Franch.)3种百合。其中岷江百合多生长于山坡灌丛下、向阳草坡或沟边、崖壁及岩石缝隙中,伴生植物多以豆科和蔷薇科居多;而川百合和宝兴百合多生长于林缘及高山灌丛、草丛间,伴生植物以蔷薇科、菊科植物居多。本文收集了3种百合的鳞茎和种子等种质资源,同时采取迁地保存鳞茎和低温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种质资源保存,并随之展开百合人工栽培繁殖试验,结果显示,百合最优的繁殖方式是鳞茎繁殖,其次是种子繁殖,再次是珠芽繁殖。  相似文献   
45.
岷江干旱河谷区是植被恢复困难地带,研究峨眉蔷薇生物量及模型,可对岷江干旱河谷区植被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径级的峨眉蔷薇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在阴阳坡均表现为干生物量>枝生物量>皮生物量>叶生物量,占比最大的主干部分对地上生物量总量贡献较大;②峨眉蔷薇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阴阳坡均表现为中坡位...  相似文献   
4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严重干旱缺水,加之频繁的地质灾害等,使该地区成为我国最困难的造林地区之一.本试验针对杂谷脑河干旱河谷区域内近年栽植的臭椿,通过水分生理对其抗旱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椿叶片含水量、24 h失水率、水分饱和亏却度、细胞膜透性等,均随着叶片的生长逐渐降低以增强抗旱性;通过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9月(3.828)>7月(3.591)>8月(2.945)>5月(1.515),6月最低,仅为1.489.  相似文献   
47.
城市森林因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具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成都城市森林从古史时期就开始了发展。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成都的城市森林也逐渐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与特点:1.河道、道路等绿廊模式;2.公园森林模式;3.城郊林盘;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5.郊县天然林模式等。  相似文献   
48.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研究表明:1)阴、阳坡灌、草丛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指标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阳坡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海拔梯度格局;阴坡总体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2)该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高低表现为:中上部〉中部〉下部〉中下部、阴坡〉阳坡。低海拔地区土壤破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极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肥力都相对较高,立地条件也较适宜植物的生长。3)植被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坡向、坡度、土壤含水量、速效N、速效K、有机质、全N、全K与灌丛群落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pH值、速效P、全P、全Ca与多样性和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环境主导因子为全N、速效P、土壤含水量和速效N。  相似文献   
49.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2)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3)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