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9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以不同地区及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并结合土壤营养指标,探讨羊肚菌菌丝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地中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真菌,正常生长羊肚菌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门水平下,细菌优势菌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真菌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属水平下,细菌优势属为节杆菌属、鞘脂单胞菌属,连作土壤中真菌优势属为被孢霉属、头束霉属、青霉属;正常生长土壤为被孢霉属、羊肚菌属、头束霉属。土壤全磷与节杆菌属、被孢霉属、头束霉属呈负相关,与镰刀菌属呈正相关,全钾与头束霉属呈正相关,各理化因子与羊肚菌属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两系杂交早稻福两优63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密度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以13.3cm×26.7cm,每666.7m62,施总氮量为15kg,氮肥各时期施用比例以基肥:蘖肥:穗肥=5:3:2为宜。  相似文献   
13.
D奇宝A和D宝A新不育系,是通过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B、红宝31B和D297B转育而成。具有比珍汕A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的特点。实践再次证明,通过复交改衣保持系,是培育新不育系和配组选育杂交稻组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龙特甫A育性不稳定的缺点进行遗传改良,育成了基本上继承了龙特甫A优良特性,但不育性稳定性比其好的新不育系T55A。用它与强恢复系明恢70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T优5570具有特优组合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并且杂种纯度高,2002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马铃薯区试、审定、推广工作的现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维禄  郑旋 《中国马铃薯》2009,23(3):176-179
<正>福建省是中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属南方秋冬春三作区,主要是冬春种植,是南方马铃薯冬种的优势区和主产区。由于冬种马铃薯不与粮食争地,近年来,福建省马铃薯生产长足发展,常  相似文献   
16.
两优培九在福建试验示范表现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九(原名65002)是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培矮64S与9311(扬稻6号)配组而成的两系法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福建省种子总站引进,参加 1998~1999年省中稻组区试,2001年3月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2000年省种子总站在全省中稻区安排了12个60hm2丰产示范片,其中在建阳市、新罗区还安排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通过试验、示范,两优培九表现高产、适应性较广、米质优等符点。现将其试验示范情况及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一、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福建省大麦生产的发展 ,育种工作者 ,陆续育出了一批大麦品种 (系 ) ,现综合 1996~1999年两个年度省大麦联合区试结果 ,并对新育成的大麦品种 (系 )的可用性进行分析、评价。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 (系 ) :闽麦 0 2、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和莆大麦 8号、泉大麦 4 4、泉大麦 57、泉大麦 14 ,并以本省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莆大麦 5号为对照。1996~ 1999年进行两个年度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 ,统一布点 ,试验设计、观察记载、考种、测产等内容均按省大麦品种区试统一方案进行。对各试验点材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2 结…  相似文献   
18.
十年来水稻参试品种(组合)273个,通过区试的有131个,占参试品种(组合)的47.65%,比同熟组的对照种增产的116个,占43.56%,表现高产,稳产,抗病,已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41个,占参试品种的15.02%,十年累计推广面积8972.65%万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6年俞世蓉提出的适应性参数(以ai表示)对省区试早杂组进行稳定性分析,并计算出ai与bi的相关回归系数,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靠性。一、材料与方法利用1990年福建省水稻区试早杂优组材料,有8个参试组合,试验点分别设在闽东南、闽西北和闽南稻区共17处。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四次重复,小区面积0.02亩,插植规格20厘米×17厘米。收获后将各点产量折成亩产,采用俞世蓉(1986年)提出的适应性参数统计分析法对各组合的稳定性进  相似文献   
20.
郑旋 《中国种业》2004,(6):26-27
水稻区试是正确客观利用水稻新品种(组合)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其实质是考察新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表现,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新品种的产量表现,而产量受遗传因子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制约,二者的互作一般都很显著,因而,丰产性及稳定性是判别参试品种优劣的重要标准,育种家也把高产稳产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就福建省2003年晚稻高产组区试材料,分析了参试组合的丰产性、稳定性及产量特征,并提出了参试组合的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