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林业   564篇
农学   417篇
基础科学   614篇
  555篇
综合类   3294篇
农作物   413篇
水产渔业   435篇
畜牧兽医   1667篇
园艺   546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43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5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通过向油酸诱导的大鼠肝成纤维细胞(BRL-3A)脂肪变性模型中添加不同浓度(2、4、8 mmol·L-1)的乙酸钠,探讨其对脂肪变性细胞模型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及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试验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油酸(0、0.03、0.06、0.12、0.24、0.48) mmol·L-1刺激BRL-3A细胞24 h后,分别检测细胞相对活力、总脂滴面积、三酰甘油(TG)含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建立脂肪变性细胞模型;2)向BRL-3A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3)用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和0.12 mmol·L-1油酸共同孵育BRL-3A细胞,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油酸处理组、2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4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和8 mmol·L-1乙酸钠+油酸处理组,分别对细胞脂滴、TG含量、AST、ALT活性、AMPK信号通路蛋白以及脂代谢关键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用0.12 mmol·L-1油酸处理BRL-3A细胞24 h,成功建立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2)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BRL-3A细胞凋亡率没有影响;3)4、8 mmol·L-1乙酸钠处理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后,与油酸处理组相比,细胞总脂滴面积、每平方毫米脂滴数、TG含量、AST和ALT活性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降,P-AMPK表达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上升;脂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C、FAS以及SCD-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脂分解代谢相关基因CPT-1、CPT-2以及ACO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本研究表明,乙酸钠会通过AMPK通路激活脂分解代谢,减轻肝细胞脂质蓄积,并且对油酸诱导的BRL-3A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损伤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2.
<正>(二)雏鸡的开食第一次给初生雏鸡投喂料即雏鸡的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1开食的时间在雏鸡初饮之后3小时左右即可第一次投料饲喂。"开食"不宜过早,因为此时雏鸡体内还有部分卵黄尚未被吸收,饲喂太早不利卵黄的完全吸收。有人试验,雏鸡毛干后24小时开食的死亡率最低;超过48小时开食,则明显消耗雏鸡体力,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93.
规模化生态放养鸡产业发展优势及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生态放养鸡是一种农林牧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广东、福建、河北等地已尝试运用一些先进技术在山场、林地散养蛋鸡、优质肉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作者阐述了规模化生态放养鸡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生态放养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随着养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奶牛不孕的问题已被重视。奶牛生殖器官疾病及生殖机能异常是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我们对5个地区12个市县30余乡镇国营、集体奶牛场及个人饲养奶牛调查6158头中不孕奶牛占1108头。占调查头数的19.99%(见表1)。空怀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有的长达3—4年之久。据资料  相似文献   
95.
郑卫生 《中国猪业》2009,4(6):47-47
母猪繁殖可分为后备期、断奶空怀期、怀孕前期、怀孕后期、哺乳期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饲料选择与控制应根据母猪的状况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96.
采用PCR-SSCP技术,对五指山猪、海南地方猪2个品系(临高猪、屯昌猪)等猪种的IGFBP6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物P1和P2的PCR片断SSCP分析表现有多态性,且出现3种基因型。随后的测序结果表明,它们都在相应的区域存在着变异;引物P1在海南地方猪种大多表现BB基因型和以B等位基因为主,引物P2大多表现CC基因型和以C等位基因为主。SPSS软件分析五指山猪IGFBP6基因多态性与其3个生长阶段的关联程度,结果发现,引物P1 AA基因型和引物P2 DD基因型的猪个体在2月龄、8月龄、12月龄的生长体重高于其它基因型,但个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7.
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配比的茶花粉和黄豆粉饲料饲喂蜂群,测定后代工蜂的初生重和咽下腺宽度。结果发现,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所育工蜂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极显著;饲喂100%茶花粉与饲喂“75%茶花粉+25%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12日龄工蜂咽下腺宽度差异均不显著,与饲喂100%黄豆粉的蜂群相比,6日龄、9日龄差异不显著,而12日龄差异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蛋白质营养水平对工蜂初生重和咽下腺发育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本文在研究东北梅花鹿和东北马鹿初生重的同时,探讨了它们正、反交F_1代初生重和花♀×马♂杂交系四种杂交组合杂种鹿初生重的遗传方式与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仔鹿初生重平均为5.707kg,公仔比母仔高5.3%;东北马鹿平均为11.17gkg、公仔比母仔高10.5%;俩亲本鹿初生重的差异极显著(P<0.001);马♀×花♂F_1的初生重平均为11.225kg,其杂种优势率为33%(P<0.001),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花(?)×马♂F_1的初生重平均为6.385kg,其杂种优势率为—24.4%(P<0.001),呈中间型的遗传方式;马·花与花·马杂交F_1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01);花·马杂交F_1(?)用花♂回交鹿初生重没有倾向花鹿,而是倾向马鹿,其杂种优势率为39.3%(P<0.001),呈超(大值)显性的遗传方式;用马♂级进鹿则符合正常的遗传规律,即倾向马鹿(P>0.05)。其杂种优势率为2.9%,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F_1代横交鹿的杂种优势率为20.5%(P<0.01),呈超(大值)显性遗传方式;F_2后代横交鹿的杂种优势率为1.7%,呈显性(大值亲本)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99.
美NRC推荐肉用仔鸡的含硫酸氨基酸需要量为,0~3周龄0.93%;3~6周龄0.72%;6~8周龄0.60%。而肉用仔鸡的含硫氨基酸需要量受诸如莫能菌素等药物的影响,为评价在实际生产中3~6周龄肉用仔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对新鲜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由70%鲜湿木薯渣、10%米糠、18%麦麸、2%硫酸铵组成,不接种菌种直接装入发酵罐密封,而另外3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组,鲜湿木薯渣、麦麸、硫酸铵的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但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复合酪酸芽孢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00、2000、3000m L/t。菌种接入后,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发酵罐密封,发酵30天后4个处理组分别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可以提升木薯渣的发酵香味(P0.05),显著提高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发酵木薯渣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和p H(P0.05)且以试验3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结果最好。综合认为,复合酪酸芽孢杆菌以添加量3000m L/t时,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最高,建议生产中添加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