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的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暴发性虾病发生前后的水质及生物性指标进行测定, 指出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与藻相不稳定引起的水环境变化有关, 初步提出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对4月龄马口鱼的14个形态性状(全长X1、体长X2、叉长X3、体高X4、体宽X5、头长X6、头宽X7、头高X8、吻长X9、眼后头长X10、眼径X11、眼间距X12、尾柄长X13、尾柄高X14)和体质量(Y)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  相似文献   
63.
黄颡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善坚 《内陆水产》2001,26(4):39-39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udraco)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底层小型鱼类,因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少肌间刺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需求增大,天然资源的下降,人工养殖黄颡鱼前景广阔。我校于 2000年开展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试验选用 2口面积均为 0.2公顷的成鱼池,水深 1.2米,池底淤泥较厚。放养前各用生石灰 300千克化浆泼洒, 7天后灌水。为增加黄颡鱼的栖息空间,在池四周设置扎捆的竹丝,在沿岸浅水带设置水花生等水草,池内设增氧机 1台。 1.2鱼种放养 …  相似文献   
64.
通过样带法(50 m×3 m)对金华市汤溪镇寺平村生态工程技术控害稻田进行了两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生态工程技术控害稻田中的两栖动物共有1目4科6种。动物区系为广布种3种,东洋界3种。广布种群体数量占总数的93.3%。生态类型中陆栖静水型4种,静水型2种。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是生态工程技术控害稻田环境中的优势种,种群密度与农户自防稻田中的泽陆蛙存在极显著差异(F=6.908;P≤0.001);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为亚优势种,种群密度与农户自防稻田中的黑斑侧褶蛙差异不显著(F=1.375;P=0.266)。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患病个体结合人工感染试验、PCR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将患病的棘胸蛙肝、脾、肾等组织研磨匀浆液接种鲤鱼上皮瘤细胞(EPC),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人工注射感染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患病相似的症状,14 d累计死亡率达到80%。通过对蛙病毒MCP基因的PCR检测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分离的棘胸蛙病毒与蛙病毒属病毒的相似性在99%以上,且与蛙病毒属FV3病毒类群聚为同一分支,暂命名为棘胸蛙蛙病毒(Quasipaa spinosa ranavirus,QSRV)。  相似文献   
66.
首次报道了一种寄生于天然水体鲢、鳙鱼鳃部的中华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sinensis)。2019—2022年,每年10月份后在部分水库鲢、鳙鱼鳃上发现少量幼虫感染,翌年4—6月为感染高峰,7月份后自行脱落消失。它吸食鱼鳃上的血液,严重影响鱼体生长及市场销售价格,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为中华湖蛭。利用几种常用药物(敌百虫、川楝子、生石灰、硫酸铜)对中华湖蛭进行离体和在体(寄生在鲢鱼鳃上)的浸浴杀灭效果试验。离体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200 mg/L、川楝子400.00 mg/L、敌百虫4.00 mg/L浸浴1 h可以全部杀灭中华湖蛭;在体试验表明,400.00 mg/L川楝子、2.00 mg/L敌百虫、100.00 mg/L生石灰浸浴1 h后捞出至清水中暂养24 h观察,虫体全部死亡脱落而鲢鱼安全。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开化清水草鱼的营养及肉质品质,分别对池塘养殖草鱼(对照组)及开化流水坑塘养殖6个月、12个月的开化清水草鱼进行营养成分及肉质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开化清水草鱼的空壳率、体长体高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的粗蛋白、胶原蛋白及灰分含量、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滴水损失率、冷冻渗出率及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开化清水草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12月组开化清水草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6.59%,显著高于6月组的73.75%和对照组的71.01%。研究表明,开化清水草鱼在营养成分、口感以及风味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但6月组和12月组的开化清水草鱼营养及肉质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不同养殖环境下2种规格的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和抗氧化指标,测定20、24、28℃3个温度梯度下2种规格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窒息点,以及正常溶解氧与低氧环境下的抗氧化指标。试验结果显示:马口鱼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小规格(1.22±0.31) g幼鱼20℃水温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分别为(0.185±0.057) mg/(g·h)和(1.149±0.110) mg/L,显著低于24℃和28℃时的耗氧率和窒息点(P<0.05),24℃时(1.22±0.31) g幼鱼的窒息点显著高于28℃时的窒息点(P<0.05),但耗氧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规格(4.91±0.55) g幼鱼在3个温度梯度下的耗氧率表现为24℃>28℃>20℃,而窒息点为28℃>24℃>20℃;水温28℃条件下,2种规格幼鱼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氧胁迫下,马口鱼幼鱼肝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4.91±0.55) g马口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9.
<正>4.水霉病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属、绵霉属的种类。发病时在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菌丝,似灰白色棉毛状。病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继发其他疾病感染而死。该病的发生是属于继发感染,是鱼体表受损引起黏液脱落后引起水霉感染。水霉病容易发生在水温18℃左右的3-4月。预防是以应激宁+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内服为主,经常拌料投喂可促进鱼体黏液分泌和伤口愈合。其次在秋冬季节减少拉网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