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林业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从广东、广西地区引进优良的抗性马尾松种子,采用营养杯进行容器育苗30万株以上,成苗率超过70%。苗龄5~6个月时平均苗高15.94 cm、平均地径0.339 cm,苗木出圃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引诱是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技术之一。作者通过对不同诱捕器器型与不同诱芯进行组合应用试验发现,十字挡板型诱捕器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多层式诱捕器,十字挡板诱捕器(A型)的平均诱捕量为69.3头/器,是多层型诱捕器(B型和C型)平均诱捕量的5.75—17.69倍;而Z,H诱芯的诱捕效果则明显高于L诱芯,Z,H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分别为40.6头/器和37.0头/器,而L型诱芯的平均诱捕量仅为7.7头/器;通过综合比较,初步筛选出了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和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2种对松褐天牛具有高效诱捕作用的组合模式。其中,十字挡板型诱捕器+Z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最好,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90.7头;十字挡板型诱捕器+H诱芯模式的诱捕效果次之,平均每套年诱捕量为75头。  相似文献   
13.
参照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从分布情况、扩散蔓延的可能性、潜在的危害性以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险性做出风险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江苏省的风险性R值为1.60,属于中度危险性的林业有害生物。作者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管氏肿腿蜂在天牛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维持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明确管氏肿腿蜂产卵器和其上感器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产卵器结构和感器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器为一般产卵器,由第1产卵瓣、第2产卵瓣以及第3产卵瓣构成。管氏肿腿蜂产卵器上共具5种感器类型,为末梢锥状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凹窝感器。第1、第2产卵瓣上皆未观察到感器分布,第3产卵瓣端部密布感器,侧边具十几个凹窝感器。根据感器形态结构和以往研究对各类型感器在管氏肿腿蜂产卵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合理推测。初步探讨了该昆虫天敌的产卵感受机制,对掌握其产卵选择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进一步的电生理、电化学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杜仲生拟茎点霉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较难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18~30℃,最适pH值4~7,在蛋白胨和蔗糖的氮、碳条件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Phomopsiseucommicola代谢产物对寄主杨树电导率、脯氨酸、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对寄主起一定毒害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从广东、广西地区引进优良的抗性马尾松种子,容器育苗后进行造林示范试验。不同造林模式对抗性马尾松成活率及生长测定结果表明,营造抗性马尾松种源纯林和混交造林,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成活率均为93%以上,各造林模式间差异不明显;与杉木混交的抗性马尾松种源林生长缓慢,与其他3种造林模式的抗性马尾松种源幼林高、地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地区杨树上2008年发现了杨直角叶蜂,经连续多年观察,此虫每年发生7~8代,以幼虫危害杨树叶片,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结茧越冬。在观察和掌握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在零配件中,90%以上均是金属制品,也有少部分是非金属制品.由于类型多,数量大,规格不一,材质不一,所以必须在库房内设置专一的钢木货架,按类别、规格编号.根据零配件的类型,分门别类地放于货架,再挂标签,进行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寄主树皮内含物与星天牛寄主选择的关系,探寻星天牛寄主选择机制,在室内水培环境下,进行星天牛对8种寄主取食、栖息和产卵选择试验,观察星天牛在各寄主上的取食面积、取食痕迹数量、栖息和产卵数量,并对寄主树皮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星天牛偏向于取食红枫、复叶槭和糖槭,喜好在复叶槭、糖槭和苦楝上栖息、产卵,极少在纳塔栎和垂柳上取食、栖息和产卵。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星天牛取食面积、栖息数量、产卵数量与寄主树皮内氨基酸总含量、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单宁、总酚含量无显著相关。星天牛取食痕迹数量与本次试验所测的寄主内含物含量无显著相关。寄主树皮的碳氮比、氨基酸含量是影响星天牛取食、栖息和产卵选择的重要因子,适宜的碳氮比、较高的氨基酸含量是星天牛寄主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