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8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2篇 |
农学 | 193篇 |
基础科学 | 177篇 |
202篇 | |
综合类 | 1612篇 |
农作物 | 147篇 |
水产渔业 | 174篇 |
畜牧兽医 | 634篇 |
园艺 | 406篇 |
植物保护 | 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07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62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丛枝菌根真菌有恢复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改良土壤及促进根际养分循环等生态作用。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并分析了寄主植物、土壤、气候等各种因素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3.
桔梗为著名药材。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四川万县、城口、巫山、巫溪、涪陵,湖北神农架林区,鄂西自治州都有大面积种植。桔梗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断面有白色乳汁,味苦,根圆柱状有分枝,茎1米以上,光滑无毛,分枝多,叶柄极短,生于茎下部的叶狭卵形,对生或轮生,上部的叶狭披针 相似文献
124.
125.
从番茄果实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是对调控番茄果实品质、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相关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实验表明,已报道的相关RNA的提取方法,即使利用已经报道的从其它果实中成功提取出高质量RNA的方法,也不能从番茄果实中分离出高质量的RNA。
这主要是由于番茄果实中多糖、多酚类物质及其他次生代谢,在RNA提取过程中与RNA共同沉淀,从而影响RNA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商业化的RNA抽提试剂盒无法直接用于番茄果实RNA的提取。笔者采用4种方法对番茄果实总RNA进行提取,筛选出一种最佳的改进方法。可以从不同时期番茄果实中成功提取高质量的RNA,产量可达401.6--840.2μg/g,通过测定A260/A230和A260/A280 的比值表明,该方法排除了番茄果实中蛋白、多糖、以及多酚等次生物质的干扰,提取到了高质量番茄果实总RNA;1.2%琼脂糖电泳结果表明RNA在整个提取过程中结构完整,未发生明显降解;所提取的RNA用于cDNA-AFLP等到了清晰的表达图谱,这表明其质量完全可满足下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6.
2001年10~12月在广西南宁市郊区先后有3个养兔专业户的兔群发生一种烈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接近100%.经兔瘟单联苗紧急接种,无法控制死亡.使用抗菌素无效.细菌培养无菌.临床上很难与兔瘟区分.后确诊为山黄麻引起的家兔中毒.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家兔中毒过程报告如下. 1 山黄麻的植物学特征、特性 引起家兔中毒的植物为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 (L.) BL.],是榆科山黄麻属,地方名麻桐树、山角麻、山王麻.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茎皮纤维可作人造棉、麻、绳和造纸原料;树皮含鞣质,可提栲胶;种子油可供制皂和作润滑油.山黄麻一般春季发芽,秋季开花,冬季和春季结果,在南宁一年四季都可生长.冬季其它植物枯萎,而它却枝叶繁茂、柔嫩,初喂家兔喜欢采食. 相似文献
127.
128.
129.
本文论述南京市浦口区发挥产业优势、生态优势、科技优势、农业优势、区位优势,构筑新型生态都市农业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30.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蚕茧收烘环节的化蛹程度、冲击处理、干燥起始温度、干燥程度等4个因素及贮藏阶段对内印茧、油茧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两类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化蛹程度和冲击处理对内印茧的发生有极显著影响,且因素间交互作用极显著,即化蛹当天采、售茧再加上外力冲击,内印茧发生率可达100%;凡未化蛹者,内印茧率均较低。4个影响因素对油茧的产生也均具统计学意义,若化蛹当天遭遇外力冲击,干燥时低温进烘且升温速度慢,干燥程度10成或偏嫩均将导致油茧率居高。贮藏阶段对油茧发生率有极显著影响(t=5.89,p<0.000 1),且回归分析显示内印茧、油茧之间在发生程度与趋势上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