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263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198篇
  109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528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考察对于氢型分子筛(HZSM-5)的Si/Al变化和添加量对生物质热解液化的影响,该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HZSM-5催化剂,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的粒度、孔隙及晶体结构等性质进行表征,并在最佳油产率温度下进行木屑的催化热解。对无催化剂和不同催化条件下得到的生物油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筛作用下,生物油产率明显降低(最大降幅8%),含水率增加。同时,液体产物中醛类、酯类、酮类、呋喃等含氧化合物及酸含量均有所降低,提高了烃类和酚类的含量,峰面积百分比最高达到12.57%和39.36%,对催化剂催化调控改善生物油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分析了我国近年早稻生产的现状,指出优质早稻产业化是我国早稻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两优287、鄂早18为代表的优质、高产、生育期适宜、抗性较好的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为优质早稻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宏观政策的强势拉动和优质稻产业化的实施为优质早稻产业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及相关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2002年选用18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籽粒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探讨了戊聚糖含量的遗传特性及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专用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的籽粒总戊聚糖含量、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总戊聚糖含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遗传进度较大;结实小穗数与总戊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穗粒重与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脂肪源对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将300尾健康活泼、体重[(42.65±0.26) g]一致、大小均匀的鳙鱼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饲喂饲料中添加3%大豆油(SO组)、菜籽油(RO组)、花生油(PO组)、葵花油(SU组)、玉米油(CO组)为脂肪源配制成的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 SO组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PO组和CO组(P<0.05)。PO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SGR显著低于SO组、RO组和SU组(P<0.05)。2)PO组和SU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SO组和CO组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 RO组的肌肉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CO组(P<0.05),SO组的肌肉蒸煮损失和离心损失均显著低于CO组(P<0.05)。SO组的肌肉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 SO组和SU组...  相似文献   
995.
长白山区林蛙养殖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林蛙商品成蛙回捕率,对林蛙孵化率、蝌蚪成活率、变态率、一龄幼蛙成活率4 个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010~0.210,呈现不相关;2010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430~0.474,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说明南太湖入湖口的氮营养盐已经不容忽视,湖泊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升高,将为蓝藻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蓝藻一旦暴发,氨氮和总氮浓度反而迅速降低,在南太湖水域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  相似文献   
997.
费骥慧  汪兴中  邵晓阳 《水产学报》2012,36(8):1225-1233
根据2009年8—11月对洱海鱼类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研究了洱海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旨在为洱海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洱海鱼类群落可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洱海西岸与南北端湖滨带群落类型(群落Ⅰ)、东岸与湖心区群落类型(群落Ⅱ)和上游小型湖泊群落类型(群落Ⅲ)。群落Ⅰ的主要特征种为(Hemiculter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子陵栉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80.71%。群落Ⅱ的主要特征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鲤(Cyprinus carpio),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8.20%。群落Ⅲ的主要特征种为鲫、麦穗鱼、长身(Acheilognathuselongat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中华鳑鲏(Oryzias latipes sinensis)、子陵栉虎鱼等,对群落内平均相似性贡献率为94.94%。群落Ⅰ和群落Ⅲ在种类和数量组成上以小型鱼类为主,群落Ⅱ则以大中型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在空间分布上的环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分析了养殖水体氮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N_2O的环节,总结了关于水产养殖活动中N_2O排放量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总体上低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不同的养殖模式氮的利用效率及未被利用的氮的去向有较大差别,其中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处理过程最接近于废水处理厂中的处理途径,但循环水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较低,且现有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约有一半的渔获物不需要投饵,因此,基于废水处理厂的N_2O排放系数和总养殖产量的N_2O排放量的估算会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目前尚缺乏关于水产养殖N_2O产生的基础性研究,本研究未进行相关估算。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N_2O的系统性研究,为客观评估养殖活动N_2O的排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9.
李褐斑穿孔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对李产区的李褐斑穿孔病发病规律、病原和危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发病株率轻者40%左右,重者达90%以上,感病指数达47.2;致病菌为核果穿孔叶点菌(PhyllostictacircumscissaCke)。栽植密度过大及连续阴雨是引起该病大面积发生危害的重要因素。秋冬彻底清除果园病落叶,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以及5月上旬喷布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天1次连喷3~4次,防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草原蒙古口蘑蘑菇圈的特殊生态现象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um Imai.),也称蒙古白蘑,是著名的优质野生食用菌和典型的蘑菇圈产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