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应用颗粒剂防治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已被证明效果良好,并已在生产实践上大规模推行。对于穗期发生的螟害,历来都采用抽穗后进行防治的方法。但在玉米抽穗后,由于植株高大,加以雨季来临,以致在后期药剂  相似文献   
12.
草地螟是近年来才引起注意的害虫,国内有关该虫的资料不多,详细的发生规律也正在研究中,因此目前还不可能订出一套完整的预测预报办法。兹根据几年来的初步观察,提出几点意见。为了指导防治和积累资料,以作今后预测工作的参考,建议各地预测预报机构可先进行成虫和幼虫的调查,至于卵和田间越冬幼虫的调查工作,似可暂缓进行。草地螟在内蒙、山西、河北、吉林、青海等省区,每年主要发生两代,部分地区可能发生3代。一般以第1代虫口密度为最高,第2和第3代往往发生不多,为害不显著。陕西武功地区,据西北农科所观察,可能发生3—4代。在每年主要发生两代的地区,第1代成虫始见于5月中下旬,6月为羽化盛期;第  相似文献   
13.
玉米心叶期施用颗粒剂对控制穗期螟害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飞蝗发生的地区常有好几种土蝗混合发生,在某些地区和年份,土蝗的密度可以远超过飞蝗。由于飞蝗和土蝗是混合发生的,蝗卵的识别能直接影响查卵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植保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促进农业连年丰收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贯彻的植保方针。在物理防治方法中,利用灯光诱捕是监测害虫常用的技术,对某些重要害虫的防治,灯光诱杀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以往使用的几种诱捕灯具效果还不够理想,且严重杀伤天敌。因此,改进灯具成为  相似文献   
17.
关于毒饵治蝗的技术,本刊上曾先后介绍过几次。两年来经过各地试用,已获得了不少新的经验,特别在如何组织起来大规模施用这一点上,过去很少注意,现在也初步总结得了一些经验。我们实地参与毒饵治蝗的体会,感到仅仅了解毒饵的配制祇是懂得了毒饵治蝗的皮毛;必须同时掌握施用毒饵的技术,和注意如何组织起来大规模施用,这样才能发挥最高的治蝗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不同生育期遭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63年在北京防蛾网室的条件下,在盆栽春玉米上分期用人工接种螟卵,試驗螟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結果: 玉米产量的损失与玉米螟为害当时玉米的生育时期有密切的关系。在螟虫数量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心叶期(心叶中期、心叶末期)被害较穗期(灌浆期)影响产量显著为大;心叶末期孵化的螟虫,其为害所造成的損失又显著较心叶中期为大。心叶期被害的处理,产量較对照区显著減低,但穗期被害的处理,每株平均虫数为3.5—15.1时,产量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同一接种时期,处理間平均虫数的差异大部分是显著的,但产量間的差异則不显著。玉米受害时期对产量的影响远較同一时期不同虫量的影响为明显。虫数与心叶中期和穗期接种的两个处理的产量有显著的負相关,相关系数分別为-0.89和-0.88;虽然产量随着虫数的增加而递減的趋势是明显的,但每株虫数在1—12头的范围內,产量间差异不一定显著。虫数与心叶末期接种的处理的产量,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供試株数太少的原因。应用迴归方程式計算时,每增加一虫产量的損失,心叶中期为3.17%,穗期为1.84%。接种后被害玉米发育受到影响,心叶期遭受螟害植株高度減低17%。作者等指出心叶末期孵化为害的螟虫影响玉米产量特别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玉米抽雄时,这批幼虫尚未成熟,大量轉移蛀入茎稈或为害正在成长中的雌穗,妨碍营养物的輸送和雌穗的正常受粉所致。本文試驗所得的結果,初步指出当前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提倡在心叶末期施药的措施,不仅从減少虫数上看是适当的,从保証产量的角度来看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0—61连续二年在河北衡水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春、夏玉米心叶末期用5% DDT 颗粒剂,不仅前期的螟虫减少了80—90%左右,穗期的螟害也适当地被控制。1次施药能减少整个春玉米生育期的虫数65—77.4%,夏玉米60—71.9%。防治效果似与玉米后期虫口密度有关。心叶期防治以在心叶末期为最理想,提早施药不能获得最高效果。心叶期防治2次与防治1次的效果没有差异。心叶末期与穗期各防治1次,收获时检查,防治效果春玉米上可达85.8—88.6%,夏玉米90.6—91%。因此,在螟害较轻的年分,防治1次即能解决大部分的螟害问题,大发生年分,可以在穗期再防治1次。试验证明不同载体、不同加工方法配制的颗粒剂、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的防治效果差异都不显著。虽然含5% DDT 或0.5—1f6的颗粒剂的残效能维持1个月以上,但由于田间植株上残存的颗粒剂损失很快,1个月后的残存量仅为12—15%,因此1次防治的效果受到限制。由于防治效果与施药时螟卵发生的情况关系不大,而心叶未期是防治最适时期,因此作者建议可以玉米生育阶段作为施药时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1952年中央农业部天津治蝗工作组在山东沿渤海湾一带蝗区作较深入的调查后,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吸取先进的治蝗经验,建议在地广人稀、环境艰苦的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