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2篇
  27篇
综合类   188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维生素E和生物素 研究表明,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可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死亡率,并能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减少仔猪断奶应激。实际应用时.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每吨饲料40~60g。生物素主要作为一种辅酶参与多种重要的新陈代谢,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目前市场出售的生物素含量一般为2%,添加量为每吨饲料30~50g,  相似文献   
72.
通过查阅蒙古族文献资料,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自:东胡→鲜卑(乌桓)→室韦(鞑靼)→蒙古。1206年春,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经过多次征战终于完成了蒙古地区诸部的统一大业,建立了"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文有胡都木文和托忒文。胡都木蒙古文应用广泛。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13世纪初叶,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蒙古上层改信红派喇嘛教,从16世纪后始接受格鲁派喇嘛教,而入主中亚、西亚的蒙古族大部改信伊斯兰教,东欧的蒙古族改信东正教。但从事牧业的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教。历史上蒙古族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副。寺院教育培养出了不少精通藏文和医术的知识分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教育应运而生。从蒙古包小学建立和蒙汉"双语"教学体系日渐完善、高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建成,1997年"普九"通过验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蒙古族从小就通过格言、谚语来进行家庭道德、社会公德、人际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3.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总结了蒙古族草原畜牧业生产技术。蒙古族在畜牧业生产时对牲畜的种畜选育、选种选配、抓膘保膘、接羔育羔、剪毛收绒,种畜去势,大畜调驯、烙印标记、防灾保畜等诸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有序的饲养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用微波辅助提取山楂叶片果胶,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山楂叶片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果胶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再采取3因素3水平进行组合设计.[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为:pH l.5,微波处理时间2 min,料液比1∶130 g/ml.通过分析得到了山楂叶片果胶提取率与3个影响因素pH、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的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极显著,模型拟合较好.最终得到最佳提取工艺:pH为1.87,微波处理时间为2.11 min,料液比为1:124.34 g/ml,果胶提取率的预测值为6.59%.[结论]研究可为工业生产山楂果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5.
为建立适用于寒地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垦稻26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氮肥用量(尿素250和200kg·hm~(-2))和3种插秧密度[30cm×10cm;30cm×12cm(CK);30cm×14cm],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插秧密度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寒地粳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同时施氮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青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施肥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常规施氮水平下,随插秧密度的降低,寒地粳稻分蘖数降低,而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先降低后升高;减氮水平下,随插秧密度的降低,除分蘖数外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指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施氮水平下,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稻米品质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肥密互作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最佳处理为N1T3(尿素250kg·hm~(-2),磷酸二铵155.4kg·hm~(-2),氯化钾119.1kg·hm~(-2),株距30cm×14cm)。  相似文献   
76.
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共架设红外相机46台进行兽类多样性研究。通过对拍摄结果筛选,其中55 856份记录可以鉴定出具体物种,有效探测总数1 128个(狍子、驼鹿、野猪、原麝、黑熊、紫貂、猞猁和花尾榛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物种为狍子(RAT=9.82),其次为野猪(RAI=8.59);食肉目中,猞猁(RAI=3.10)的相对多度指数最高,其次为紫貂(RAI=2.93);偶蹄目中,相对多度指数最低的为驼鹿(RAI=1.94)。  相似文献   
77.
陇东生态条件下,田间观察了苹果黑星病在同一年度内不同时期、不同苹果品种上的发生程度,分析了病害的年消长动态和不同苹果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病害在陇东地区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之后的病情呈“阶梯式”上升态势,5月25日至6月23日的病害流行速率达到0.123 9,为病情快速发展期;7月14日至7月27日和8月18日至9月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32 0和 0.021 4,为病情较快发展期;6月23日至7月14日和7月27日至8月18日的病害流行速率分别为0.005 4和0.005 5,为病情缓慢发展期;9月8日之后病情不再发展。不同苹果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美国8号’和‘皮诺瓦’表现免疫;‘静宁1号’‘瑞阳’‘秦脆’‘蜜脆’‘华硕’‘陆奥’‘金冠’‘无锈金矮生’‘寒富’‘艾达红’‘摩力士’和‘国光’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902~0.997,表现高抗;‘成纪1号’‘烟富3号’‘秋富1号’‘长富2号’‘宫崎短富’‘烟富6号’‘龙富’‘延长红’‘2001富士’‘烟富1号’‘首富3号’等富士系品种及维纳斯黄金‘嘎啦’‘瑞雪’‘爵士’‘印度青’‘凉香’‘美味’‘青香蕉’‘阿斯’‘新红星’等品种相对抗病性指数0.000~0.645,表现高感或中感。可见,利用杀菌剂遏制园内病情发展的关键时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其次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高抗和免疫的苹果品种在黑星病流行地区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为从氮素平衡的角度研究河套灌区氮素潜在污染风险,本文以河套灌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向日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向日葵收获期农田土壤无机氮残留现状,并从氮素平衡角度利用氮素盈余、氮素潜在损失对玉米和向日葵种植的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田土壤残留无机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田和向日葵田0~90 cm土壤无机氮(以N计)平均残留量分别为66.11 kg·hm-2和45.53 kg·hm-2。灌区中部的五原县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残留量最高,可达336.93 kg·hm-2,向日葵田以东部乌拉特前旗最高,残留量达273.66 kg·hm-2。玉米田和向日葵田平均氮素年输入总量分别为514.81 kg·hm-2和314.73 kg·hm-2,以化肥氮为主,占总氮素输入的85%以上。氮素输出主要是作物吸收带走,玉米和向日葵平均氮素年输出总量为362.10 kg·hm-2和209.65 kg·hm-2。过高的氮素输入导致玉米和向日葵年平均氮素盈余分别高达235.71 kg·hm-2和168.08 kg·hm-2,并伴随着每年169.60 kg·hm-2和122.55 kg·hm-2潜在损失的氮素。通过氮素平衡的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河套灌区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玉米氮肥推荐用量约为280 kg·hm-2,向日葵为150 kg·hm-2,与目前河套灌区玉米和向日葵氮肥投入相比,分别节约198 kg·hm-2和128 kg·hm-2,同时该施用量也可以显著降低潜在损失的氮,降低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79.
通过田间及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土壤浅沟排盐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排盐效果.以土壤颗粒分析、水分运动参数及土壤盐分弥散系数为基础,通过建立的数值模型,探讨膜下滴灌棉田设置浅沟排盐时生育期内土壤水盐运动规律.通过模型对比两组土壤在设置排盐浅沟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及盐分的分布规律,分析土壤类型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壤土对土壤的持水效果明显优于壤土;相对于壤土,排盐浅沟在粉壤土中的排盐效果更佳,且盐分主要集中于排盐浅沟坡面处.  相似文献   
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当前的草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草原退化的困境,畜牧业生产受阻,畜牧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减少。为了有效改善牧区草原退化问题,要求国家从畜牧业出发,寻找提高牧草生产质量和产量的新方法,实现草原建设与畜牧业养殖之间的可持续性发展,促使草原地区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