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15年2月—2019年8月,采用定点监测法、直接计数法、同步调查、远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对河南新乡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陈桥湿地青头潜鸭繁殖生态因子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青头潜鸭求偶行为4月中旬开始出现,5月中旬繁殖配对基本结束。交配行为罕见,为水上交配、持续5~8 s。巢址选择基本要素为水中孤岛(沙洲),密生芦苇丛、香蒲,巢位高出水面50~100 cm,水质透明度较高,人为干扰度较低;该区域青头潜鸭巢位独立,未监测到相邻巢位。产卵:青头潜鸭5月初开始产卵,日产卵1枚,卵亚白色或淡黄色,无斑点。统计繁殖巢窝卵数(N=7),共计69枚,巢均9.86枚;其中寄生卵6枚,巢均0.86枚。卵(N=30)长径均长50.8 mm,卵短径均长36.9 mm,卵均重40.5 g。监测7个繁殖巢,完成繁殖4巢29枚,未孵化3枚,孵出幼鸟26只,孵化率89.66%。其余3巢被黄鼬、褐家鼠破坏2巢,不明原因弃巢1个。监测7巢产卵共计69枚,孵化率为37.68%。青头潜鸭食性以水生植物为主,主要采食莲、香蒲、慈菇等挺水植物的嫩叶,金鱼藻、菹草、茨藻等沉水植物及附着在茎叶上的水生动物、昆虫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小菜蛾性信息结合蛋白(PxylPBP2)与顺-9-十四碳烯酸酯(Z9-14:Ac)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式、结合内驱力及关键作用氨基酸,阐明二者识别的分子机制,为小菜蛾性诱剂的研发和小菜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YASARA对PxylPBP2进行同源建模,运用AutoDock 4.2进行PxylPBP2与Z9-14:Ac的空间结构对接,运用YASARA平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用MMPBSA.py模块计算PxylPBP2-Z9-14:Ac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以Amber 12软件包描述结合关键氨基酸,分析PxylPBP2与Z9-14:Ac的结合模式及相互作用力.[结果]同源建模构建了合理的PxylPBP2空间模型,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9-14:Ac结合于PxylPBP2结合腔的内部,受体配体间无氢键,1.4 ns时对接复合物收敛平衡;PxylPBP2-Z9-14:Ac结合自由能为-9.76 kcal/mol;Phe22和Ile104的贡献能量和占总结合自由能的43%.[结论]范德瓦斯力和非极性溶剂力是PxylPBP2与Z9-14:Ac形成稳定复合物的主要内驱力,能量贡献最大的两个关键氨基酸(Phe22和Ile104)位于侧链上.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结合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扫描等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 (human serum albumin,HSA) 与氯氰菊酯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氯氰菊酯与HSA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与其氨基酸残基Arg209形成1个氢键,结合自由能为 –83.43 kJ/mol,其中范德华力是结合的主要驱动力,极性溶剂化能是主要抑制力。丙氨酸突变扫描结果显示,氨基酸残基Lys199的ΔΔGbind值为16.78 kJ/mol,是HSA和氯氰菊酯结合的关键氨基酸。该研究结果为阐明氯氰菊酯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温条件下油茶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以来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中耐热性不同的(包括感热型、中间型和耐热型3类)25个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对成年大树的水培枝条进行8h常温(对照)、40℃、45℃3种温度处理,测定了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40℃、45℃高温胁迫后,25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值分别增加53.68%、113.00%,MDA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1.76%、198.46%,SOD活性平均值分别增加88.33%、131.5%;油茶品种间上述各指标在同一胁迫温度下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使油茶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且同一温度胁迫下感热型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耐热性品种。综合分析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油茶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及Pro197Ser(P197S)突变体与抑制剂苯磺隆(TBM)的分子结合模式,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为基于ALS的新型除草剂研发和杂草防控等提供参考.[方法]运用AutoDock 4.2进行ALS和P197S与TBM多构象对接,采用YASARA平台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MMPBSA.py模块计算ALS_TBM和P197S_TBM体系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并以Amber 12分析关键氨基酸、结合模式和相互作用力.[结果]P197S_TBM突变体系接触氨基酸残基数量增多,接触位点偏集中于C端,氢键数量更多、键长更短;P197S_TBM体系的均方根偏差(RMSD)较低,250~320位氨基酸残基区域和350~430位氨基酸残基区域均方根涨落(RMSF)下降明显;P197S_TBM体系的结合P197S自由能更低,亲和力贡献大的氨基酸残基数量增加.[结论]P197S突变引起ALS与TBM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发生变化,接触氨基酸残基和氢键增多,促结合能量值增加,突变体系更稳定.417~423位氨基酸残基在ALS与TBM结合过程中是较集中贡献能量的氨基酸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