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4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49篇
  43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72篇
畜牧兽医   307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古村落绿化美化建设探讨——以青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村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绿化美化建设成为崭新的课题。笔者回顾了对近年来对古村落保护和建设的一些研究;以青田阜山乡陈宅村和方山乡龙现村2个古村落为例,分析了其绿化美化建设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古村落绿化美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以下古村落绿化美化方法:(1)形成“外围、内部和内外通道”的布局结构;(2)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建设;(3)坚持“保护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走“继承-发展-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92.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深入理解农村日光温室生产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提供基层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关键的科技支撑,基于锦州日光温室观测数据,分析了日光温室气温的旬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外界气温和长波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生长季日光温室旬平均气温不呈显著的变化规律,日平均气温呈现显著的变化规律,最高为午后2点,最低为早晨8点。日光温室气温变化主要受温室地面长波辐射和外界气温影响,非生长季气温显著升高,可能有利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日照时数减少,导致温室内气温下降,但就近60年的变化程度,日照时数的变化程度不足以限制农村设施农业日光温室的发展。因此,短期的低温寡照将成为日光温室发展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93.
新品种“桂蚕二号”原种比现行推广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原种好养,公斤茧制种量与“桂蚕一号”原种相当,比“两广二号”高10%;“桂蚕二号”普种在农村试养结果比“桂蚕一号”茧形大、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994.
多孔介质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化工等工程领域,该材料以其特殊的结构属性使得数值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建立有效的多孔介质数值仿真模型能提高数值计算的精度。利用Workbench的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建立了直排颗粒堆积模型、叉排颗粒堆积模型和毛细管模型以模拟多孔介质材料,并基于k-ε湍流模型分别模拟了上述3种模型下的单相流流动特性,监测了3种模型的进出口压力,从而得出进出口的压差。3种模型的进出口压差对比发现,叉排颗粒堆积模型具有较大的流动阻力,毛细管模型的流动阻力最小。  相似文献   
995.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雨养条件下陇东旱塬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0~4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无机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20 cm土壤全氮较36年前平均提高了26.2%;氮磷配施秸秆处理土壤全氮及碱解氮显著高于对照,全氮与试验前持平或略有提升;氮肥、氮磷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分别降低了13.1%和6.4%。氮肥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明显较高,其他各施肥处理均能减少硝态氮下移。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的无机氮构成,有机肥与秸秆的作用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状况,施用有机肥是培育土壤氮库、而无机氮磷肥配合及有机无机配施是减少NO3--N下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6.
将40周龄罗曼褐父母代种母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试验I、II、III组,I组为牛至油纳米乳高剂量组(100倍稀释),II组为牛至油纳米乳低剂量组(200倍稀释液),III组为对照组。每个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期30 d,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量、蛋重、耗料量,以及鸡群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I、II组与对照III组相比均可显著(P0.05)提高蛋种鸡的日只产蛋量和产蛋率,降低料蛋比,减少破蛋率;日采食量和蛋重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特性,采用NaCl单盐胁迫,设置50、100、150、200 mmol/L 4个浓度梯度进行人工气候箱培养,调查分析了发芽势、发芽率、苗长、根长、主根数、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等发芽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导致‘松粳15’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下降,并且随着盐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苗长和主根数受到抑制,根长随着盐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苗鲜重和苗干重低于对照,根鲜重和根干重高于对照,通过对盐浓度与发芽特性指标相关分析,盐浓度与根鲜重、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长、根数、苗干重、芽势、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环境中有机农药吸附热力学模型及吸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药的生态风险决定于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归宿等环境行为,研究有机农药在环境中的吸附机制对评估有机农药的使用效率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有机农药吸附研究的主要热力学理论模型,对模型成立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探讨;还就有机农药吸附过程与pH、离子强度、有机质和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讨论。不仅为有机农药吸附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亦可为渔业生产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讨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栽培技术措施,在2个典型的丘陵花生生产区,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对丘陵地土壤水分和温度及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方式相比,花生生长前期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高于覆草和露地处理;同时,花生生长前期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中以覆膜覆草和覆膜处理提高幅度较大。不同覆盖措施对花生生长发育进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前3~6天;而且不同覆盖措施可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荚果产量,其中覆膜覆草处理荚果产量最高,比露地栽培平均高24.69%。研究认为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结合成二元覆盖可以综合覆膜和覆草两者的优点,是提高丘陵地地力水平和蓄水保墒能力,确保丘陵花生持续增产的重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广东沿岸牡蛎体内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和时空分布情况,于1989-1993和2003-2012年间每年3月份采集广东沿岸海域的近江牡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DDTs的含量,同时结合1980-1985年广东省海岸带污染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的残留量、时空分布和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其食用安全性与生物质量。结果表明: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检出率为96.9%,检出的样品中含量范围为0.11~76.3 ng/g,平均值是(3.87±7.40) ng/g。在时间上,广东沿岸牡蛎体内DDTs含量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点, 1980s-1990s初期为显著下降阶段,2003-2007年先小幅反弹后略微下降,2008-2012年总体呈归于平稳的趋势,且该时段各年份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空间上,1980s初期珠江口岸段牡蛎体DDTs含量远高于粤东、粤西岸段,随着时间推移,3个岸段之间含量差距逐渐缩小,1989年之后各年间3个区域DDTs平均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DDTs的组分特征分析显示,广东沿岸海域牡蛎体内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残留,但在1989-1993年和2003-2007年时段内可能有三氯杀螨醇来源的DDTs输入。评价结果表明,就DDTs而言,广东沿岸海域所有样品均未超我国相关残留限量标准,近年来大部分站点牡蛎食用安全,生物质量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