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35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我们进行林业生态工程造林建设的同时,由百姓们自发植树造林形成的村庄林业模式,给我们带来很大启迪和思考。文章从理论上就村庄林业实践中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2.
以黑龙江省孙吴县所引种的大果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相似生境条件下选取不同林龄(11a,7a,2a)大果沙棘进行研究,并选取立地质量相近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时间方向的对比研究。同时选取相同林龄不同地形条件的样地,进行空间方向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林龄的大果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具有改良效果,并表现出林龄越高改良效果越明显。2年的大果沙棘人工林则与撂荒地的土壤情况类似,改良效果不明显。平地大果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各项指标均好于低洼地与漫岗地,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土壤pH值可能是影响大果沙棘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3.
火烧对大兴安岭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兴安岭轻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探讨火烧对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火烧改变了樟子松天然林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和含量。轻度火烧使樟子松天然林0—5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8.52g/kg,1.36g/kg和5.85g/kg;5—10cm土层分别下降了4.78g/kg,0.19g/kg和2.98g/kg,与对照样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轻度火烧使樟子松天然林表层土壤黑碳含量显著增加,0—5cm土层黑碳含量较对照样地增加了9.95g/kg,与对照样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火烧迹地0—5cm和5—10cm土层BC/SOC分别增加了25.4%和6.12%,ROC/SOC分别减小了1.49%和0.65%,与对照样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轻度火烧对樟子松天然林土壤POC/SOC影响不大。回归分析表明,火烧迹地和对照样地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与有机碳之间都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  相似文献   
84.
从2003年,国家相继实施了多项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有必要对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近10年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别得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且年度平稳度高,但还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85.
长白山系榛子灌木林根系对优先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榛子灌木林下不同土层深度内不同根系径级对土壤优先流现象发生程度的影响,了解该区域内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查看森林系统生态恢复情况。[方法]选取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余脉丘陵区内榛子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示踪法示踪优先流路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不同土层深度下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根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木林内优先流以大孔隙流,漏斗流和环绕流为主,发生迅速,伴有环绕特征。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长密度逐渐减小,根系径级d1 mm,1d3 mm,3d5 mm,5d10 mm的根长密度对优先流贡献率分别为67.9%,64.9%、55.2%、59.3%,以d1 mm根系的优先流贡献率最大,且均值在58.5%以上。根长密度在不同土层深度及不同径级下变幅为2.59%31.2%和1.16%11.07%。研究点内优先流区根生物量大于基质流区,整体仅高出约1.1%,根生物量对优先流路径的发生不起决定性作用。[结论]不同土层内的不同根系径级的根长密度对榛子灌木林下的土壤优先流影响极为明显,d1 mm影响效果最大,根系生物量对其优先流的产生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6.
黑龙江省水源地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土壤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Photoshop Cs5,Image 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天然次生林下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土壤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优先流现象极为明显,主要以大孔隙流、指流以及管流为主。表层土壤孔隙间的连通性好,水分运动过程变得相对均匀,不易于发生优先流。10—45cm土层范围内,染色路径不再整体均匀扩散,表现出明显的优先运移特征,产生优先流,并表现出了一定的环绕特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染色区非毛管孔隙度比未染色区高0.3%~2.0%。非毛管性孔隙可视为大孔隙,是产生优先流的主要原因。0—40cm土层范围内,染色区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高于未染色区,染色区土壤容重均低于未染色区。20—40cm是该地区天然次生林土壤产生"优先路径"最明显的土层。在此范围内优先流区土壤入渗速率明显大于基质流区,证明该区土壤特性差异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优先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③在0—10cm处各林型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最大,达20.47%,30.40cm处各林型土壤含水量差异最小,仅8.00%;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6~9月份土壤含水量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7月份最大值为59.09%;8、9月份土壤含水量有小幅度下降,其中椴树蒙古栎林在20~3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达到12.31%;①8月份高温是各林型土壤含水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但对地处阴坡样地影响较小;③不同地形天然次生林土壤持水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  相似文献   
88.
阿什河上游几种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与试验分析的方法,对阿什河上游鱼池沟小流域森林中蒙古栎天然林、红松人工林、水曲柳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水源涵养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枯落物现存量和最大持水量在4种林分类型中均为最大;红松人工林、蒙古栎天然林的土壤最大持水性较水曲柳天然林、落叶松人工林大,分别为2416.3、2262.2t.hm-2;综合比较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能力,红松人工林和蒙古栎天然林涵养水源量较大,分别为:2500.94、2325.43t.hm-2,水曲柳天然林次之,落叶松人工林最差。同时指出,应当在保护现有林分类型的基础上,维护和改善天然次生的蒙古栎天然林和水曲柳天然林,通过人工抚育措施,对人工红松林进行改造,使其向着当地原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演化,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
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扩散法,研究了东北东部山区代表主要木材解剖构造的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同步测定了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土温、土壤容积含水量等因子。结果表明,在天气由阴到晴、由雨到晴条件下,水曲柳树干液流密度分别升高了29.85%~113.02%、68.87%~242.24%;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在以上天气条件下分别升高了41.76%~116.48%、93.96%~883.25%。而由晴到阴天,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分别减少了7.93%~43.84%、23.78%~80.03%。水曲柳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在晴—阴天气下主要由光合有效辐射决定,偏决定系数为0.55~0.84;而在雨—晴天气下,由水汽压差决定,偏决定系数在0.59~0.72之间。樟子松在晴—阴、雨—晴天气组合下,均主要由水汽压差决定,偏决定系数在0.70~0.88之间。水曲柳树干液流密度在晴—阴、雨—晴天气变化下,对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差反应较樟子松敏感。  相似文献   
90.
秸秆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生产能力影响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径流小区试验,选取不施用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25 t/hm~2(T1)、50 t/hm~2(T2)、75 t/hm~2(T3)和100 t/hm~2(T4)5个处理,分析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质、持水能力、水土保持效应、节水增产效应等能够反映土地生产能力的指标的影响,建立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的不同生物炭施用量下黑土区坡耕地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养分分布更为均匀,土壤有效P、速效K、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线性递增趋势,土壤铵态N含量呈指数增长;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最大含量均与生物炭施用量正相关,且高施炭量处理对于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低施炭量处理;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量均呈线性递减,减流率和减沙率均呈对数函数递增,而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则先增后减,呈抛物线型变化。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计算的土地生产能力评价结果较为理想,计算的土地生产能力指数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S型"曲线递增,土壤理化性质、持水能力和水土保持效应指数均呈线性递增,而节水增产效应指数则呈抛物线型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