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袁方  翟园  洪超  赵荣  巩在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95-12198,12202
利用西安地区7个国家一般气象站1970 ~2013年逐日基本观测资料,结合Golden software Surfer 8和vb编制西安地区降水分布图自动绘制软件,利用DPS、SPSS、MATLAB和Excel分析了近44年降水的年际、季节、月变化特征以及突变和频域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地区降水多雨年占主导,1992年出现由多变少的突变,2002年出现由少变多的突变,有2、4和12年的变化周期震荡,近年来雨日逐渐减少;夏季降水等值线空间分布比较稀薄,冬季较密集,春季比秋季偏干趋势明显,夏季比冬季偏湿趋势明显;降水量月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源/汇状况是影响区域碳循环的重要因素.该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碳源/汇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模型;采用1999-2008年河南省的能源消费、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河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源/汇状况及其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源;2003年以来河南省城市建设用地加速扩张,造成建设用地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2)河南省土地利用碳吸收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农作物是最主要的碳汇;(3)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最大,为56.46 t/(h㎡·a),而耕地的碳汇能力最强,为9.17t/(h㎡·a).(4)1999年以来,地均碳排放强度呈加速增长趋势,而同时期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 1991年开始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育种研究 ,并利用一些抗源 (P14 376 5 4、灰皮支黑豆等 )进行了大量杂交工作 ,通过连续单株选拔、加大抗性好的组合群体数量、南繁北育、早代鉴定等措施 ,筛选出一些高抗、中抗的品种和品系 ,如中黄 12 (中作 5 2 39)、中黄 13(中作 975 )及中黄 17(中作 976 )等品种己正式审定推广 ,后两个品种己通过国家审定 ;有一批品系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的大豆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和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宏  赵荣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13-114
玉米是喜温的高光效作物,过去在淮北只是零星种植,而且是春播,一年一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条件的改变,玉米生产得以长足发展,表现为面积扩大、由春播改为夏播、由常规品种改为杂交种。着重介绍淮北地区夏玉米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当地生产。  相似文献   
15.
辐射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进行大豆育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91年开始 ,利用60 Coγ射线对 30个中国大豆品种进行处理 ,通过南繁北育 1 0代的个体选育 ,已育成 30余个大豆辐射品系。其中中作 96 5、中作 96 2、中作973、中作M1 5和中作M1 7产量性状表现较好。同时对大豆品质进行了筛选 ,含油量超过 2 2 %的有 3份。其中中作 397 2含油量达 2 3 52 % ,348 4粗蛋白含量在47 6 7% ;对 30个大豆品系分析了再生能力和研究了对农杆菌的敏感性 ,发现黑农35、黑农 37、Throne和中作 97再生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6.
家畜去势术在我国约有250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独特处与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研究新的更完善的畜禽去势术,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近年来,药物去势(化学去势)术的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提取南天竹的最佳溶剂和其提取液的抑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大葱紫斑病菌(Alternaria porri)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南天竹4种不同溶剂提取液对4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南天竹乙酸乙酯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强,对水稻纹枯病菌、大葱紫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1.54%、73.71%、83.12%和82.81%,甲醇和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次之,丙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8.
以弱势旅游地理论为根据 ,从渭南市旅游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偏离入手 ,通过要素空间优化组合的方法 ,分析了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以合阳“洽川湿地”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规模开发为核心的发展策略 ,为渭南市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绿茶粉改善免疫应激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选取72只三周龄SPF级C57BL/6雄鼠,对其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成Ⅰ组(阴性对照)、Ⅱ组(阳性对照)、Ⅲ组(添加抗生素)、Ⅳ组(添加1%绿茶粉+茶多酚)、Ⅴ组(添加2%绿茶粉+茶多酚)和Ⅵ组(添加3%绿茶粉+茶多酚),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小鼠45 d时,Ⅰ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Ⅱ、Ⅲ、Ⅳ、Ⅴ和Ⅵ组按10μL/g的剂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注射5 h后采集血液及组织器官。采用RT-PCR测定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 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A、IgG、IgM、肠道sIgA和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与Ⅱ组相比,添加茶多酚的绿茶粉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毒素的含量,促进血清中IgA、IgG、IgM和肠道sIgA分泌,同时增加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本研究表明,绿茶粉可以通过促进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相对表达量,修复肠道屏障,增强免疫应激小鼠的体液免疫,从而减轻肠道炎症,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