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71.
洱海湖滨区畜禽粪便污染与资源化利用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洱海湖滨区畜禽生产及其粪便污染与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污染加快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倾斜复位手术治疗奶山羊产后子宫脱垂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奶山羊产后子宫脱垂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奶牛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发病较多,治疗也比较困难。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该病病因、诊疗体会与各位同仁作一商榷。  相似文献   
74.
水貂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辽宁某貂场发病水貂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命名为PMSD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等常规鉴定发现符合奇异变形杆菌特性,进一步经VITEK 2Compact 3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该株细菌为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PMSD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等敏感,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等不敏感。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模板应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PMSD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长约1 504bp,提交到GenBank中,登录号:KM229530。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发现与其匹配度最高的均是奇异变形杆菌各株系的16SrRNA序列,均高达99%以上。选取其中前20株作为参考序列,运用生物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分离菌PMSD株与20个代表菌株的同源性为98.9%~99.7%,其中与BB2000株、HI4320株、B1株和FCC141株同源性最高,为99.7%。本研究为预防和控制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水貂疾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明室内叉角厉蝽对粘虫幼虫的捕食潜力,为叉角厉蝽应用于田间防治粘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透明塑料盒为测试容器,在室内设不同密度(3、6、9、12和15头/盒)的3、4和5龄粘虫幼虫供叉角厉蝽成虫(1头/盒)取食,统计叉角厉蝽成虫的捕食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固定粘虫幼虫密度(50头/盒),设不同密度(1、2、3、4和5头/盒)的叉角厉蝽成虫,研究捕食者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等比例(天敌:猎物=1:10)增加叉角厉蝽成虫和粘虫幼虫,研究干扰反应对捕食量的影响.[结果]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室内条件下,叉角厉蝽成虫对4和5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分别为10.09和3.55头,明显低于对3龄粘虫幼虫的理论最大取食量(78.74头).叉角厉蝽成虫对3、4和5龄粘虫幼虫的搜寻效应方程分别为S=0.9009/(1+0.0114N)、S=0.7291/(1+0.0723N)和S=0.9322/(1+0.2626N),在相同虫龄内,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捕食者密度对搜寻效应的影响及干扰反应的拟合结果分别为E=0.4254P-0.551和A=8.3413P-0.127,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加,叉角厉蝽的平均捕食量都会逐渐减少,叉角厉蝽成虫与粘虫幼虫等比例增加时,叉角厉蝽也会产生种间干扰.[结论]叉角厉蝽成虫对3龄粘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因此选择粘虫幼虫3龄时释放叉角厉蝽成虫为宜,但在田间实际释放时需考虑叉角厉蝽自身密度及种间干扰对其捕食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黄世文  余柳青  段桂芳  赵航  罗宽 《核农学报》2004,18(6):423-426,419
用亚硝基胍 (nitrosoguanidine ,NTG)诱变稗草生防潜力菌禾长蠕孢稗草专化型菌株(HGE) ,获得诱变菌株I2 62 ,其孢子产量比原始菌株 (HGE)提高 5 2 6%。以I2 62 为出发菌株 ,用60 Coγ射线 65 0Gy辐照 5 7min ,有 7 75 %的菌株产孢量高于出发菌株高 ,其中辐照菌株FⅡ12 1、FⅡ116和FⅡ14 0 的产孢量分别比I2 62 提高 5 4 4%、5 1 5 %和 41 7%。化学和物理技术相结合处理稗草生防潜力菌 ,获得的突变菌株产孢量比原始菌株提高 1倍以上。但高产孢突变菌株对稗草的致病性、防效与原始菌株相当。  相似文献   
77.
针对固定式光伏装置在光伏水泵提水系统应用中存在太阳能利用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水位变化调节光伏板倾角的追日策略,并开发出适于光伏提水系统的三点支撑型追日装置。通过理论推导、模型计算和试验测试等,对装置的浮球驱动、恒流进水、虹吸泄水和二次补水调节等组成单元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设计与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点支撑结构及浮球浮力可保证光伏板的自东向西平稳追日,虹吸效应可实现光伏板的自动复位,二次补水调节可保证该装置对各种天气类型的适用性;与固定式光伏板相比,在晴天工况下,本装置全天太阳辐射的接收量同比提高28.56%,水泵提水量增幅为34.74%;在多云工况下,二次调节补水装置补充水箱水量,保证光伏板追日的连续性,全天辐射接收量同比提高32.56%,水泵提水量增幅为40.82%。该研究实现了光伏提水与光伏板追日相结合,为提高光伏板发电效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8.
突脐蠕孢与弯孢原生质的双亲灭活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灭活原生质体方法,对致病力强、产孢量低的突脐蠕孢EM菌株和致病力较弱、但产孢量高的弯孢CL菌株两株稗草致病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观察形态、生物学及抑草活性等特性筛选融合子。结果表明,2%溶壁酶+2%蜗牛酶处理获得两亲株的原生质体释放数量最高,CL和EM分别达1.25×106个/ml和1.21×106个/ml;再生培养基○c处理的CL和EM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达14.7%和13.2%。EM利用热灭活55℃5min;CL利用紫外灭活30s,距离20cm,照射时间4min;聚乙二醇促融,获得3个融合子。融合子在孢子形态上与亲株存在明显差异,其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量、对稗草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等也与双亲菌株有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催芽至露白的稗草和水稻种子直接接种在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形成的 4种稗草病原菌 (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尖角突脐孢菌 )菌落上 ,观察稻、稗苗感病情况 ,调查根、芽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 ,4种菌对稻、稗的致病性和生长抑制率与常规生测法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在培养基中初步测定、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是可行的。该方法与常规生测法比较 ,可节省一半时间左右 ,同时可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80.
奶牛皱胃变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皱胃变位在临床上发病较多,治疗也比较困难.笔者在多年的兽医临床实践中,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该病病因、诊疗体会与各位同仁作一商榷. 皱胃变位临床上分为左方和右方变位,左方变位是皱胃从原来的瘤胃右下方移动至腹腔左侧,置于瘤胃与左腹壁之间,皱胃内积存了大量的气体后可移至瘤胃背囊左上方;右方变位是皱胃仍处于腹腔右侧,但本身位置发生了扭转,因此也称为皱胃扭转,扭转有轻有重,均能导致胃内不同程度的积气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