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洮南市南部沙区名优梨开发分析赵洪军(洮南市林业局)姚广禄(洮南市四海林场)洮南市南部沙区要实现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就要发挥自身优势,大搞多种经营。经过近几年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开发名优梨是一条振兴农村经济,兴林致富的好途径。1现状1.1地理位置洮南沙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经营的经验来看,未来的农产品竞争将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针对吉林省的实际状况,提出整合吉林省农业产业链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以专业化农业基地方式进入产业链“企业+企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此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增强吉林省的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14.
微生物源抗逆剂对玉米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微生物源抗逆剂的作用机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研究了3种微生物源抗逆剂浸种处理对玉米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一定浓度3种微生物源抗逆剂浸种,能显著调控玉米根系内的激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根系内 IAA 含量降低,GA 、ZR 含量则升高. uv48抗逆剂(UM HA )IAA /ZR 值各时期均高于对照,青霉抗逆剂(PM HA)和黑曲霉(AM HA)抗逆剂则在三叶期后 IAA /ZR 值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常电网运行过程中电能质量检测运用不规范,传统检测技术缺少实时性、可移植性、可操控性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GPRS通讯技术,以DTU无线数据为传输平台的一套嵌入式检测终端设计,实现对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实时检测,以提高用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6.
提出在配电网GIS平台下建立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实现供电可靠性的可视化管理,并采用全局唯一编码的方式设计了配电网网络模型。同时研究基于目标分解思想的供电可靠性管理模式,提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可靠性目标分解算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开发白城森林浴场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城洮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调研,提出了开发白城森林浴场建设原则,景点建设构想和发展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的施业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地貌是由山区经丘陵向平原过渡状态熏在河谷两岸、山中、山腹、丘陵低处有大面积或零星的沼泽地。该局所属的8个林场是1956年以后先后建立起来的,营造了大面积人工林,其中就有在沼泽地通过人工和机械改造排水整地栽种的落叶松、樟子松、红松林。也有通过整地后,天然下种长出不多的白桦和其它阔叶树种。近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在沼泽地进行人工、机械排水整地造林的作法弊病太多。不但没有收到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给经营带来很大麻烦。一、从生态学角度看,沼泽地上本来就不应当进行整地造林。沼泽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这个道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沼泽地无论在林外,还是在林中;无论面积有多大,是成片存在,还是零星分布,在这里繁衍生息着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已经形成一个共生系统,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人类只能顺其自然,有限度地利用自然,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盲目地对其进行所谓的改造和战胜。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保护沼泽、水面和保护森林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二、从树木生长过程中所需求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来讲,在沼泽地上...  相似文献   
19.
20.
对吉林省西部榆树疏林进行生长与更新调查和人工植苗更新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榆树疏林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依干扰程度分为重度干扰型、轻度干扰型和中度干扰型3种类型;中度干扰型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低密度单层榆树疏林亚型和低密度灌丛榆树疏林亚型。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干扰程度,确定3种榆树疏林恢复模式:平缓沙地榆树疏林、瘠薄沙丘单层榆树疏林和厚土层沙丘复层榆树疏林;并制订了4项相应的恢复技术,即:人工造林恢复技术,人工播种和人工辅助天然下种恢复技术,抚育恢复技术和管护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