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同方法测定三倍体毛白杨整树蒸腾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热扩散法测定速生林蒸腾耗水的准确性,以整树容器法为对照,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 TDP-30)对5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整树蒸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DP 法与整树容器法测得的整树蒸腾速率具有一致的“单峰型”日变化趋势,且极显著线性相关(R2=0.955)。TDP 法较整树容器法测得的整树蒸腾量偏低5.58%。三倍体毛白杨夜间蒸腾显著,两种方法测定的夜间蒸腾量分别为白天的21.24%和31.60%。利用 TDP 法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蒸腾耗水规律准确、可靠,日间蒸腾耗水量与实际相符而夜间蒸腾量偏小。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树木叶片大气颗粒物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变异性,以城市道路边银杏单木为例,对单木冠层的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及不同位置共48个位点进行采样、测定分析其单位面积叶片细颗粒物( PM2.5)、可吸入颗粒物( 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滞纳量。结果显示:在0-2级风且大气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以内的天气下,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在冠层内的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单位面积叶片PM2.5和PM10滞纳量分布状况较为相似,低处叶片PM2.5、PM10滞纳量更大,高处叶片TSP滞纳量更大;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度对单位面积叶片PM2.5滞纳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因子及交互作用对树冠单位面积叶片PM2.5、 PM10和TSP滞纳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对树木冠层大气颗粒物滞纳量研究的采样方法提出建议,为城市植被对大气颗粒物吸滞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森林景观SBE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述SBE法及其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详述森林景观SBE评价法应用步骤,并评价北京西山山桃针叶树混交春景林,建立美景度模型,得出北京地区此类春景林的经营原则。    相似文献   
44.
地杨树刺槐人工混交林的改良土壤功能及养分互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刺槐混交林是我国北方地区沿河及滨海沙地上成功的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本文在简单介绍混交林生长情况的基础上,主要对林地土壤养分改良及其种间N、P养分互补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杨树刺槐混交林生产力提高主要是因为林地土壤养分(特别是N素养分)的极大改善及树种间N、P养分的互补.混交林土壤N素养分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林地土壤微生物活性高,加快了含N较高枯落物分解速度,增强了土壤氨化及硝化强度.而杨树刺槐种间的N、P养分互补则主要表现在混交林中杨树可将吸收入体内的P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相邻的刺槐,而刺槐则可将固定的N素通过根系接触转移给杨树,而且N、P 转移的强度很大.这种奇妙的树种间养分互补机制对杨树刺槐混交林幼林期生产力提高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5.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 阐述了高效集水、有效保墒方面的技术, 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提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6.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传统的面授教学难以满足学习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为适应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变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了森林培育网络课程。秉承着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中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设计理念,在森林培育网络课程设计上,完成了教、学、测一体化设计。其中,系统学习栏目选择学习栏目构成了课程的主体,辅助学习栏目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图、文、声、像、影等技术手段的灵活应用,充实和丰富了教学资源,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线上线下的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全过程的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47.
北京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252块北京市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统计分析各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与年龄的关系,以双曲线式拟合树高生长导向曲线,编制出适用于该地区的油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经X2检验、落点检验和树高生长量检验后证明所编表合格;使用该表对252块标准地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63%的标准地立地质量处在中等水平;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厚土.  相似文献   
48.
油用牡丹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研究的木本油料树种,出油率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可高达42.78%,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主要靠播种繁殖。综合现有研究发现,油用牡丹在种植过程中具有上胚轴和下胚轴休眠的特性,且只有当根长大于30mm时才会发芽,导致萌发周期较长;油用牡丹生根(打破下胚轴休眠)最有效的方法为100~500mg/LGA3浸种处理24-48h,根长大于40mm时最利于发芽,催芽(打破上胚轴休眠)最有效的方法为300mg/LGA3处理24h或低温处理20-30d,但低温处理后幼苗长势强于GA3处理,更适宜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杨树速生丰产林是我国主要的纸浆兼用材林,较低的水肥利用效率容易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甚至林分产量下降。因此,迫切需要探究适宜的水肥耦合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根区土壤氮分布、根系分布以及林木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毛白杨人工林的最佳水肥耦合措施。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灌溉水平:? 20 kPa(I20)、? 33 kPa(I33)、? 45 kPa(I45)和4个施N水平:0(F0)、120 kg/(hm2·a)(F120)、190 kg/(hm2·a)(F190)、260 kg/(hm2·a)(F260),并设置CK对照(不灌溉不施肥)。测定其全年的土壤NO3?-N动态、细根分布以及生物量产量。结果(1) 施N量和灌溉量显著增加NO3?-N运移、分布和深层累积量,其中I20F260处理NO3?-N深层浸出现象严重,而I20F120处理浸出量最小。(2) 水肥耦合管理可使根系分布浅层化;其中N肥供应可改变根系分布规律,灌溉促使根系分布表层化;而根系生长对N的响应取决于灌溉水平,其中I20F260处理根长密度(RL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 0.05)。(3) 不同处理NO3?-N含量、RLD和整株生物量(TB),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土壤NO3?-N含量与RLD存在显著抛物线回归关系(P < 0.05);因此,土壤养分差异是造成细根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0 ~ 10 cm、20 ~ 40 cm土层RLD与TB呈极显著的抛物线回归关系(P < 0.01);可见,0 ~ 10 cm、20 ~ 40 cm土层适量的RLD有利于提高林木产量。其中,I20F120水肥耦合处理,林木年均生物量最高。结论I20F120处理施N量是传统施N量的四分之一,且深层NO3?-N浸出量最小,有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能够形成适量的RLD,促进林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并最终形成较高的林木产量和较高的水肥利用率等优点。因此推荐I20F120处理为砂地毛白杨人工林最佳水肥耦合措施。   相似文献   
50.
以优良无性系172柳(Salix×jiangsuensis CL‘J-172’)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土石山地条件下研究了1 a生能源林的合理栽植密度。结果表明,172柳以密度200 000株/hm2(即株行距10 cm×20 cm,两行带距80 cm)林分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了14.1 t/(hm2.a),比其他密度提高了12%~570%。建立了1 a生172柳植株生长指标(地径和株高)与单枝生物量的模型。初步研究了172柳能源林实现高产的合理密度,为适宜该立地条件的能源林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以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