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237篇
基础科学   490篇
  410篇
综合类   2062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1353篇
园艺   374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阐明养殖新品种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摄食胃排空特征和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本研究检测了体重为(680.35±39.84)g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内容物百分比,比较了线性模型、平方根模型和立方模型对胃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分析了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和肝脏消化酶活性变化,并对胃排空率与消化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排空率呈典型的先慢后快再慢的消化类型。3种模型均能拟合云龙石斑鱼的胃排空数据,其中,立方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由立方模型可知,云龙石斑鱼胃80%排空(食欲基本恢复)时间为9.5 h,100%排空(食欲完全恢复)约为14.8 h。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及肝脏中消化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摄食胃排空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摄食后,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逐渐升高,0~3 h上升速率较慢,3~6 h内呈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摄食后6 h,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云龙石斑鱼瞬时排空速率与消化酶活性呈正相关(P<0.05)。综上,基于云龙石斑鱼胃排空特征和摄食消化特性,结合生产实践,在食欲基本恢复后开始投喂,投喂间隔为10 h左右,每日投喂2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2.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与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重点阐述了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近期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3.
缺钙会引起许多果实生理性病害。为给梨树合理补钙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梨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叶片、果实和新梢钙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梨的生长发育,参试品种的叶片和新梢钙含量均大体呈增加趋势,果实钙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幼果期至果实成熟前期降速最快),且同一品种幼嫩器官与成熟器官的钙含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同一发育时期相同器官钙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钙含量最高的器官是叶片,其次是新梢,果实钙含量最低。不同梨品种的钙素营养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各器官发育末期的钙含量,均以鸭梨最高,黄冠和大南果较低。  相似文献   
124.
为明确果皮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潜力,分别测定了3种果皮(橘皮、火龙果皮与柚子皮)鲜样与干燥样品中可溶性糖与硝态氮含量,从中筛得两指标含量均较高的果皮制成浸提液,然后采用土培试验的方法,探索不同浓度该种果皮浸提液(0、2.5、5.0、10.0 g/L)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果皮中,橘皮经常压恒温干燥后(60~70℃),硝态氮及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增加;当浸提液浓度为10.0 g/L时,土样有机质含量较空白增加了3.38%,较土培前增加了19.08%;同时,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土培前的1.78倍;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而真菌数量接近空白。鉴于橘皮在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环境质量改善中的有益作用,认为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以皂角、刺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铅处理,研究了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离子浓度的增加,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FU·g~(-1)组(L)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组(CL),添加量以鲜质量计。水稻秸秆青贮6、15、30和60 d后采集样品,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F组)显著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氨态氮/总氮值,但一定程度上抑制乳酸发酵;纤维素酶组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添加乳酸菌L组显著提高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P0.05),显著降低pH值、氨态氮/总氮值和乙酸含量(P0.05),明显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相对于L组,CL组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整个青贮过程中,F组始终显示最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C组和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又低于C组(P0.05)。[结论]甲酸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不但提高了发酵品质,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7.
二年生白花草木樨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绿肥作物之一。草木樨的利用,有当年翻压,第二年翻压及只利用根茬等方式。翻压的时间何时为好,怎样利用合适,肥田增产效果怎样,这都直接影响轮作效益。因而有必要通过试验查明粮草轮作中二年生白花草木樨的翻压适期。一、试验处理和方法试验于1978~1981年在所内进行。试验处理:(1)当年翻压,8月16日、8月26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和10月5日共6期。(2)次年翻压,4月15日、6月6日、现蕾期和盛花期共4期。(3)当年根茬和次年根茬,以休闲为对照。  相似文献   
128.
为了得到蹄甲角蛋白酶高产菌株,本试验对1株产角蛋白酶的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sp.)N5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高产突变株U3-22,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U3-22菌株的角蛋白酶发酵活力达69.9U/mL,比出发菌株的25.4U/mL提高了2.75倍。该角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是70℃,最适pH是7.5;K+、Mg2+、Na2SO3对该角蛋白酶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Mn2+、Zn2+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突变株U3-22产生的角蛋白酶对蹄甲粉具有很强的分解能力,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结果表明,U3-22产生的角蛋白酶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酸碱角蛋白酶,在动物蹄甲、羽毛等废弃资源的利用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北省1 200个果园土壤质量的现状及变化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处于低等与缺乏水平的样本比例占71%;土壤磷积累较多,46%的样本果园处于丰富水平,丰富水平磷的含量是果园土壤磷环境临界值(50 mg/kg)的2.2~7.7倍,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土壤钾相对不足,处于低等及缺乏的样本占58%以上;果园的土壤微量元素铁、铜含量丰富,锌、硼含量中等,锰、钼含量处于低水平,土壤有效铜含量超过丰富水平的样本占70%~90%,处于丰富水平样本的含量是丰富水平标准(1 mg/kg)的2~5倍,各种果园土壤铜最高含量是毒害临界值(15 mg/kg)的1~2倍;近20%被调查果园的土壤表现出酸化现象.调查结果表明,果园有机养分投入不足,氮磷肥的过量施用,钾肥投入相对不足,含铜杀菌剂的过量、频繁使用等是造成河北省果园土壤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果园土壤培肥、氮磷面源污染、铜过量积累以及酸化问题是今后果园土壤质量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0.
明确我国当前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 可为这些品种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24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36个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参试品种(系)与46个已知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系)抗谱比较的结果表明, 1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对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表现抗性, 结合亲本溯源, 推测其中有3个品种可能携有Pm21基因; 另外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抗病基因Pm2, 且其对应的亲本或亲本组合中含有抗病基因Pm2。25个区试品种(系)中有3个可能含有Pm21, 10个含有Pm2, 1个含有Pm2+6,2个含有Pm4b,1个含有Pm8。另外, 参试的36个品种(系)中还有9个品种(系)和已知基因品种抗谱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 推导出已知基因的品种以含有Pm2基因的品种最多, Pm21基因的品种次之, 建议在生产上加强对Pm21基因品种(系)特别是已审定的携有Pm21基因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应该注意一些省份在育种和生产上应慎用或少用含Pm2基因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