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91篇
综合类   1156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76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实验的研究材料(融雪水、雨水、土壤水、地下水)采集于2006年3-6月,取自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及北沙窝实验点,对其氢氧稳定性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降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揭示干旱荒漠区降水和土壤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表层10cm土壤水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其δ^18O具有与降水相同变化的趋势;地表浅层土壤水的稳定性同位素比率介于雪水和雨水之间;不同时间剖面土壤水的δ^18O和重量含水量均为表层10 cm变化最大,具有向下变幅逐渐减少的趋势。地下水中δ^18O在不同季节变化差异不大,地下水有一致、稳定的水源供应。本研究为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例,也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维持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山羊疥癣病的发生和发展极为严重,患羊逐渐增多疫区逐年扩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山羊疾病之首,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中,采取巴胺磷药浴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3.
为延安地区引进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甘薯品种,研究通过对12个甘薯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5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低,含水量大,产量高,综合性状好,可作为鲜食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普薯32丰产性、综合性状好,单株结薯数量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只是小薯率较高,适合作为搭配品种栽培;胜利100作为当地老品种丰产性一般,但大、中薯率高,鲜薯块干物率、淀粉率中等,黏度适中,口感好,非常适合鲜食,可作为当地特色品种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蜂胶黄酮不同使用方法对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选取99只豚鼠用于试验研究,其中24只用于检验PPV疫苗的安全性,其余75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蜂胶黄酮佐剂PPV疫苗处理组(PFA)、油佐剂(OA) PPV疫苗+口服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po)、油佐剂(OA) PPV疫苗+肌注蜂胶黄酮处理组(OA-PFAim)、油佐剂PPV疫苗处理组(OA)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结果表明:与油佐剂PPV疫苗组相比,蜂胶黄酮可以提高豚鼠细胞免疫和早期体液免疫; OA-PFAim组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显著增强,而OA-PFApo组豚鼠早期体液免疫效果显著增强。综上,蜂胶黄酮可以直接作为一种PPV疫苗佐剂使用。  相似文献   
995.
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0—10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以及相应气象要素连续l年的观测,并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蒸散量变化和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丰水期(3—6月)、耗水期(7—10月)和补水期(11月—次年2月);(2)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至深表现为增长型,稳定性增强,且垂向变化具有显著季节差异;(3)非降水日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耗水期(3.28 mm/d)丰水期(1.83 mm/d)补水期(1.0 mm/d),蒸散量日内变化呈现白天强、夜间弱的特征,日蒸散量与日均气温、VPD、太阳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水分干季比湿季对降水响应更强烈,湿季9 mm、干季3 mm的降水使最大下渗深度达10 cm,土壤水分开始接受补给。林地土壤水分受降水和蒸散发影响,具有显著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996.
为解决双季稻种植地区早季落粒谷严重影响晚季稻米品质的问题。以优质晚稻品种泰优398为试验材料,进行双季兼用直播,分析其周年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泰优398早季直播生育期为109 d,晚季直播生育期比早季延长了7 d;稻米品质表现为早、晚稻的出糙率和精米率差异不显著,晚稻的整精米率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高于早稻,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RVA谱特征值表现为晚稻的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均显著高于早稻。周年产量为16.29 t/hm~2,早季稻谷作为晚季稻谷卖,净收益为13671.74元/hm~2,一般农户种植净收益为12326.47元/hm~2,双季直播净收益较一般农户种植提高了10.91%。因此,双季直播优质稻能够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7.
以蓝莓为原料,以酒精度、总糖、总酸含量及发酵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变化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蓝莓果酒酿造工艺。得到最佳工艺配方为:初始糖度19°Bx,酵母添加量0.35%,偏重亚硫酸钠添加量55 mg/L。主发酵:夏季常温下发酵8 d,所得蓝莓果酒酒精度13%(体积分数),总糖含量2.54%,总酸0.15 mol/L,花色苷含量随酿造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最终含量为145.62 mg/L。后发酵:20℃下发酵20 d后,进行感官评价。制得蓝莓酒色泽鲜艳,呈紫红色,澄清透明,香气浓郁,无异味,口感饱满,酸甜适度。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的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际组织及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评价框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目前全球对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安全评价主要包括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致敏性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全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加工对食用安全的影响、抗生素抗性评价;2)虽然目前全球基本形成了对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原则和技术体系框架,但由于新型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具体过程存在争议;3)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体系需要在营养学检测方面构建作物营养数据库,在毒理学检测方面构建毒蛋白数据库,在致敏性检测方面建立体外细胞评价模型,在非期望效应方面构建非期望效应评价模型。综上,面对新型生物技术产品,需要继续发展、完善已经建立的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评价原则和技术体系,以更好地保障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氟节胺、调环酸钙、烯效唑、矮壮素、多效唑)探究其对沙糖橘夏梢的控制效果以及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梢长至1 cm左右时喷施控梢药剂,氟节胺、烯效唑与调环酸钙复配和多效唑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夏梢的长度,矮壮素处理梢长控制效果不理想;各控梢处理的坐果率和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无影响,单果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更好提供林地营养科学基础数据,对滇中高原20年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的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氮元素的含量最高,钾和钙次之,镁较低,磷最低。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为376.38 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84.05 kg/hm^2,占整个林分的75.47%,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在整个林分的比例分别为4.21%、15.18%和5.14%。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4.20 kg/hm^2,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的年净积累量分别占林分年净积累量的38.03%、28.99%、18.46%和14.69%。云南松人工林每生产1t干物质所需氮、磷、钾、钙和镁等5种元素的量为7.55 kg,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对这5种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