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林业   330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59篇
  192篇
综合类   1778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212篇
畜牧兽医   1042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早籼水稻品种和杂交早籼骨干亲本共19份材料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结果表明,这19份早籼材料(包括杂交稻亲本)都表现出弱感光性,其中16份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这些早籼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较弱,但是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抽穗期长短与每个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早籼材料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早籼材料均带有隐性非感光位点hd2,大多数早籼材料都带有显性早熟基因Ef-1,而在Se-1和E1两个主效感光基因位点,所有早籼材料不带或只带有一个感光等位基因。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早籼材料具有弱感光性和较强感温性,是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双季稻作区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区作早稻种植的原因,为早籼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35份水稻品种资源,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表明水温30℃、水深0.2 m下黑暗萌发5 d为最佳鉴定方法,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评价了35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差异。进一步利用81个Kinmaze/DV85 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水稻低氧发芽力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在第1、2、5、7染色体上检测到5 个低氧发芽力QTL,其中第5染色体上存在2个QTL,各QTL的贡献率为10.5%~19.6%。同时进行上位性分析,检测到3对互作位点,分别位于第2、3、5、11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3染色体上标记C563-X182之间的位点与第5染色体上标记R830-X208之间的位点的互作贡献率高达48.78%。  相似文献   
143.
以宿迁市三县两区调查数据分析了宿迁市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出台政策、培育主体、调整补贴、稳步推进,以期促进当地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4.
俞燎远  罗列万  童西川  金银永 《茶叶》2000,26(4):218-220
本文阐述了茶叶良种先进高效栽培技术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在研究和推广扦插繁殖技术、品种优化技术、老茶园嫁接换种、双条凹沟深栽、优化有机肥施用等技术中取得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菜生长发育及块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在甜菜的生长发育期间进行了不同微肥处理试验,为生产上合理施用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甜菜块根产量及含糖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模拟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以油菜盆栽试验研究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土壤残留的解毒效果和解毒机理。结果表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用量下对油菜有较重药害,可使油菜苗的株高、鲜重等生长指标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氨基酸含量等生理指标明显降低。用种子重量0.5%萘二甲酐(NA)湿润拌种处理油菜种子能减轻咪唑乙烟酸对油菜苗的药害。萘二甲酐+咪唑乙烟酸处理的油菜苗株高和鲜重明显高于咪唑乙烟酸处理。萘二甲酐和咪唑乙烟酸都能导致油菜苗的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并对GSH含量和GST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咪唑乙烟酸25g ai/hm2处理相比,萘二甲酐加入咪唑乙烟酸后,使16种氨基酸含量升高,只有脯氨酸含量降低,氨基酸总量升高;GSH含量略有增加,但GST活力有显著提高。可以认为提高油菜苗氨基酸含量和GST的活力是萘二甲酐对咪唑乙烟酸解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7.
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红壤中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红河干热河谷地区开展优先流形态分布特征及与红壤特性关系的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土流失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干热河谷地区典型植被林地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优先流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对红壤特性响应。[结果] ①林草地上层剖面平均染色面积分别为87.20%和91.97%,染色面积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局部深度内染色面积出现反弹现象;林草地优先流长度指数分别为766.8%和730.0%,林地土壤优先流较荒草地发达;林草地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 cm和35 cm;②染色路径宽度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内以大于250 mm的路径为主,20—40 cm内的染色路径在20—250 mm,而在40 cm以下的土层染色路径集中在20 mm以内;③优先流染色面积比、长度指数、染色路径宽度与土壤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孔隙度、有机质、含水率等对染色面积比(DA)、长度指数(LI)、染色路径宽度(SPW)累积贡献率分别为97.80%,86.95%,87.45%;含水率、有机质、容重、总孔隙度和Al3+等因子与染色面积比、染色路径宽度呈最优线性关系。[结论] 土壤的孔隙特性、盐基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红河干热河谷林草地优先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8.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区域性流行于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地区的条件致病性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病原真菌,它能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造成致命的全身性感染,25℃时呈现菌丝状生长,而在37℃或在宿主体内为酵母相生长。为深入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性和双相转化的分子机制,原有的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基因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为此,我们通过用马尔尼菲青霉菌微管蛋白β亚基基因启动子替换粗脉孢菌苯菌灵抗性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一个苯菌灵抗性基因盒,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遗传转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9.
选取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加代后的6个稳定水稻品系分别与其水稻母本在淡水和4‰咸水处理下进行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海粳18号、海粳19、海粳23、海粳25、海粳31的咸水产量损失率显著低于其母本,海粳29的产量损失率低于其母本,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在咸水中种植的海粳19、海粳23、海粳25的综合生产性能表现好于其母本,表明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能够提高耐盐性。  相似文献   
150.
板栗疫病菌一低毒病毒系统.是一个优良的研究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和病毒一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有的苯菌灵和潮霉素两个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文章报道构建一个由构巢曲trpC启动子驱动的G418抗性Neo基因盒,并成功应用于板栗疫病菌的遗传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